筑梦深蓝,海洋强省澎湃新动能
浩瀚深蓝,大有可为!
鲁网1月6日讯 近日,记者在青岛、烟台等沿海地区蹲点采访,发现的几件新鲜事对此作了生动注解:受惠于山东自贸区利好政策,山东港口青岛港从让船停下来加油开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东方红3”号新型海洋综合科考船,一次出海搭载四支科考团队;因为一部条例,守护大钦岛东村球石滩25年的老人孙家胜,有了更多“帮手”……
刚刚过去的一年,山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深入开展,全省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港口升级:从让船停下来加油开始
2019年12月13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一个身披蓝装的集装箱被稳稳吊起并装上“中远海运白羊座”轮,宣告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增长,突破2000万标准箱,实现历史性跨越。12月24日,山东港口日照港年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实现港口生产新的历史跨越。
2018年5月召开的山东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推进港口发展一体化、港口装备智能化、港口业态高端化、港城发展协同化,着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按照这一部署,增量提质,山东港口集团正在全力集聚发展要素,由传统的装卸港、目的地港加速转向贸易港、枢纽港。2019年12月初,山东港口集团抢抓山东自贸区政策机遇,与众多油品生产商、贸易商、炼化企业、航运企业、金融机构等合作建立“山东港口船供油服务联盟”,创新开展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抢占低硫燃料油船加油市场份额,共同打造中国北方最大船供油基地。
以往,受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中国船用燃油价格在全球处于偏高水平。“青岛港每天上百条大船靠岸,可这些船大多数都不在这里加油,就算已经快没油了,也只是加一些应急,只要能跑到新加坡就够了。”说起白白溜走的船供油巨大市场,青岛港的工作人员疼在心里。
“自贸区的获批,出口退税政策的落地,使得山东港口的船供油拥有合理的价格,与全球各国港口相比,可具备同等的竞争力。”山东港口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奉利说,让船停下来加油只是一个开始。
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以打造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为目标,山东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开启新篇。对内融合加速,对外动作频频,2019年新增国际干线超过10条,干支线网络越织越密,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之路。“在全球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成果可喜,未来可期。”李奉利说。
进军深蓝:“仙境烟台”号钻井平台抵近北极圈
2019年11月1日,好消息从挪威北海传来:中集来福士设计建造的第六代半潜式钻井平台“仙境烟台”号(Deepsea Yantai)在挪威北海的油井成功开钻!这座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钻井平台,稳稳地立在北海的风浪中,经受住了恶劣海况的考验。
“从极地到赤道,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中集来福士的平台已经具备‘采全球’的能力,可以胜任全球各种海域的开采任务。”中集来福士项目管理部助理总监黄宗嵩难掩自豪。
挪威北海临近北极圈,对平台各项性能都是考验。黄宗嵩说,平台配置了DP3动力定位系统和8点系泊系统,所有外围一类安全设备均增加了电伴热或防风墙等防冰措施,钻井区域大面积安装了防风墙,保证平台能够在严寒环境下正常作业。
中集来福士拥有“仙境烟台”号80%的自主知识产权,完成其全部详细设计和施工设计,实现了11项重大技术突破和114项优化改进,平台作业能力提升19%,其中最核心的钻井模块实现了国内组装生产。“与以前通过进口相比,这次我们自主国产组装,整体运输时间节省两个月,节省运费800万美元,总成本节省达数千万美元。”黄宗嵩说。
海洋是现代科技的“新战场”,打造未来发展竞争新优势,必须加快向海洋进军。高水平开发利用海洋,必须要有海工装备产业的强力支撑。2019年12月18日,烟台市政府与中集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合作筹建中国海工北方总部。中集来福士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将持续以创新引领发展,保持在油气领域的领先实力,夯实在渔业领域的发展基础,还要在清洁能源等更多领域实现突破。
开放创新:一艘科考船搭载四支科考团队
2019年9月18日,“东方红3”号新型海洋综合科考船,圆满完成西太平洋黑潮延伸体综合科考任务,顺利返航抵达青岛奥帆中心码头。这艘2019年5月刚刚交付使用的科考船由中国海洋大学建造和所有,但此次出海,除了海大的科研人员,还搭载了天津大学的水下滑翔机研究团队、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研究团队、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拖体观测研究团队。
一次出海,多家共享,这得益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搭建的深远海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
“2019年初通过官网发布科考船航行计划,开放申请搭载,不仅大大提高了科考船的作业绩效,也给更多科学家提供了走向深远海的机会。”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副主任刘保华说。截至目前,平台已统筹27艘科考船,成功组织实施了74个共享航次,完成185项科学任务,共享船时2963天。
不仅是科考船共享平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还建成了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海洋同位素与地质年代测试平台、海洋高端仪器设备研发平台等一批公共科研平台及大科学装置群,推行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共用、资源共享”。
众多科研单位和科学家从中受益。我国水下滑翔机“海燕”项目整体搬迁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后,进展速度明显加快:仅仅3年时间,续航里程及下潜深度不断刷新纪录,实现了152天连续航行、续航里程3619.6公里。“以前做海试,需要自己租船或搭船出海,费用昂贵且机会有限;现在科考船共享平台每年组织几十个共享航次,只要提报需求就能使用。”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科研助理王智进说。
建设海洋强省,认识海洋、探索海洋是基础。作为大科学,海洋科研天然呼唤开放共享。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32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青岛蓝谷打造开放创新合作平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成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三个典型之一。
生态立法:从“一人守护”到“人人保护”
大钦岛东村球石滩,浪涛拍岸,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球石,大者如卵,小者如珠,着实可爱。这些球石不仅好看,还是长岛海带全国闻名的重要原因——每到海带收割季,整个球石滩上会铺满海带晾晒,既没有沙土还通风透气,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以往,许多游客捡起球石就带走。“现在不同了,有法了!”守护了球石滩25年的老人孙家胜高兴地说。
2019年10月起,我省首部海岛生态保护创制性立法——《山东省长岛海洋生态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明确了禁止从事的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其中就包括拾捡、带离或者擅自采挖球石一项。如今,从晒海带的大姐、出海的渔民到遛弯的老大爷,岛上的人都知道拾捡、带离球石是违法行为,看到哪个游客“不规矩”,都会主动上前劝说。
从“一人守护”到“人人保护”,这样的变化令人欣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用严密的法律、制度、标准守护好绿水青山。《条例》制定了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建立起生态管控长效机制,美丽长岛生态优势进一步释放。
绿起来、富起来、可持续。山东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绿色低碳发展、海洋环境突出问题解决、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着力推动海洋开发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2019年,山东全面打响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推行“湾长制”,编制实施《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8-2020年)》,系统谋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严格管控围填海,稳妥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加快海岸带保护,推进海洋生态整治修复,沿海7市陆续出台了海岸带保护利用条例,将海岸带保护利用纳入法治化轨道。(大众日报记者 王亚楠 肖芳 从春龙 张依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