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蹲点Vlog | 芹菜面膜问世 济南章丘鲍家村的村民们不愁啦!

2020-01-18 22:00:00 来源: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直击痛点、堵点、难点,发现新点、亮点,我们记者在蹲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也是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的第10个年头。今年,闪电新闻特别策划推出《脱贫攻坚一线见闻》《奋战在一线》《蹲点Vlog》等新春走基层系列策划。通过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挖掘山东高质量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中破解痛点、堵点、难点的典型做法和典型故事,展现“重点工作攻坚年”,山东各地敢于攻坚克难的勇气,新旧动能转换新成果和新成就。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7日讯 (记者 陈一钊 王文佳)这俗话说得好,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喊得应。在章丘区鲍家村,有着几百年种植芹菜的历史。说起章丘的鲍芹,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鲍家村产出的芹菜,芹香浓郁、青菜碧绿、入口微甜。鲍芹这个响亮又动听的名字,就是鲍家村民和当地政府给予它的。即使是拥有着这么可口的芹菜。鲍家村民们还是一直面临着一个不解的难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刘殿庄和妻子樊树芹,是鲍家村的村民,鲍家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种植芹菜。刘殿庄和樊树芹有着五亩芹菜地,平均年产量达到了5万斤,销量也很不错。他们在家中专门打造了冷库来储藏收割的芹菜,但即使是他们这样的芹菜大户,却还是愁云满满。

  “今年收了5万来斤芹菜,大部分都得扔了,这太可惜了。我一直在想,看看怎么能解决这个问题。”樊树芹向记者说着心事。

   

  5万多斤芹菜,却要扔掉一半,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烦恼也出现在张建设的身上。张建设是章丘农特产销售中心的负责人。鲍家村家家户户种植的芹菜都运往他的销售中心,分拣之后售卖到全国各地。他告诉记者:“一亩地产量最低是一万斤。加工后把不能食用的部分去了以后只剩下五千斤,丢弃的部分都被当作废品扔掉。”
闪电新闻记者在陪同着村民一同择芹菜时,发现村民们说的着实不假。记者择了一大捆芹菜,却发现只有一小捆是可以食用的。而丢掉的部分远远比能食用的部分要多得多。张建设站在一旁,他告诉记者,这是他现在最犯愁的事情了。张建设每天都要去芹菜地里晃一晃、走一走、想一想。为的就是给芹菜利用率低这个问题找个出路。

   

  不过,没过多久,令张建设和村民们欣喜的事情发生了。他们的愁意,与33公里开外的一个创意“不谋而合”。

  1月16日,闪电新闻记者赶往章丘区的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时,研究员张友源和她的团队正在制作新的一轮芹菜面膜。记者赶紧加入其中,进行了一翻“新体验”。

   

  对原料进行收集、粉碎,用加热回流的方式把它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最后浓缩、一步纯化,把黄酮的纯度提取出来,最后再复配其他成分,一张芹菜面膜的精华液就这么形成了。

  带着记者制作芹菜面膜的研究员叫张友源,是2018年4月份来到哈工大机器人山东智能装备研究院的生物研究所工作。张友源告诉记者,2018年2月份的时候,她看到了一条哈工大机器人落地章丘的报道。

  “章丘主要是以弄产业为主,机器人落地章丘,我就想到了人工智能和农业的结合肯定是比较新奇的。”带着人工智能与农业结合的想法,张友源来到了研究所工作。她和团队经常走访附近的村民,调查周边的农副产品。在一次走访鲍家村时,他们发现芹菜丢弃部分多、随意丢弃的芹菜叶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芹菜成分进行提取,他们发现,还真的行。

   

   

  “我们把鲍芹老茎拿回来以后对它进行了提取分析,发现其实鲍芹叶比鲍芹茎的黄酮含量更高,所以我们想利用这部分来进行深加工。”张友源的同事金少瑾告诉我们。

  经过团队的努力,芹菜“摇身一变”成了面膜,但芹菜能变的不仅仅是面膜。他们还将章丘大葱、芹菜等农产品做成了食品,并命名为“能带走的章丘”。

   

   

  “章丘的特色农产品很有优势,口感也非常好。因此我们也想对这样的农产品进行一个深加工,让他插上翅膀飞向更远的地方。“金少瑾笑着说。

  而远在33公里开外的鲍家村村民们,因为芹菜利用率变百分之百的好消息,也喜上了眉梢。

   

  ”太好了!太好了!这个废物利用绝对能带来利益,现在卖多少钱他们就能赚多少钱了。老百姓能增加点收入,都很欢喜!“张建设笑得合不拢嘴。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