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塑料、微塑料污染防控刻不容缓

2020-01-20 07:0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20日讯 昨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我国将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中,政协委员也谈到了“白色污染”的治理问题。

  “全球每年大概生产三亿吨塑料,中国生产的接近三分之一。”省政协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承君表示,他长期从事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建议山东注重防控环境塑料、微塑料污染。

  “我们现在这些塑料79%都变成了塑料垃圾,每年全球3亿吨塑料,有1亿多吨用于包装领域,产品寿命不到半年。”孙承君介绍,据估算,到2050年,海洋中塑料垃圾的总量会超越鱼类的总量。“我们的垃圾后期处理没有分离处理,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还是以填埋为主,这些垃圾有的可以逐渐降解,但是塑料因为难以降解,在环境中停留时间非常长,这些塑料经过各种环境条件,最后进入河流海洋,这样的形势是不可逆转的。”

  其中,孙承君特别提到了我国的农用塑料薄膜问题,“我国每年大概生产280万吨左右农用塑料薄膜,而山东省是全国使用量最多的省份,超过使用总量的10%。”孙承君表示,这些地膜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也越发突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我们推广的可降解地膜主要成分还是塑料,添加的物质使其很容易破碎,破碎之后形成更多微塑料,更难以回收。”

  这些所谓的微塑料,在海洋领域有一个更容易被大家理解的名字,那就是“海洋中的PM2.5”,“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去年国际卫生组织已经发表了相关数据,目前在全球超过800种生物体内发现了微塑料,会给生物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孙承君说。

  “微塑料和环境塑料污染问题,不应该等它变成卡脖子问题再解决。”孙承君表示,现在垃圾回收和回收之后的处理还没有做到位,“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刚刚开始进行,即便分类到不同垃圾箱,到了垃圾处理厂还要一起处理。”孙承君呼吁,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省政府应积极支持相关的基础科研和防控,尽早进行土壤品质等相关调查,取得第一手数据,并推进垃圾分类、地膜回收等工作。

  刚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也对包括农用地膜在内的塑料制品进行了限制,未来将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王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