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因素积厚成势 重点工作奋力攻坚 山东高质量发展路子这样趟

2020-01-22 08:11: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22日讯 经济总量突破7.1万亿元,GDP增速5.5%;服务业主引擎作用凸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2%;“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4.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这是2019年山东经济交出的成绩单。

  “2019年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基本实现,转型发展成效明显,各种有利因素积厚成势,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1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于成河说。

  稳中有进

  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去年,世界经济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山东经济能实现总体运行平稳,确实来之不易。”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说,如果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视角来衡量,这份成绩单成色十足。

  2019年,山东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超前谋划、精准实施“六稳”30条、稳就业20条、稳外资21条、稳外贸25条、拓展消费市场12条、支持数字经济发展19条、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25条,助力企业轻装上阵,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保持高质量发展定力,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自我加压推动钢铁、焦化、地炼、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全面增强改革开放动力,扎实推进“扩权强县”、开发区体制机制等12个领域改革,形成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成果70多个,成功举办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获批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广泛凝聚狠抓落实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越来越笃定。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晓宁认为,当前,山东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阵痛期”,经济增速相比过去有所放缓。但与此同时,山东经济正在发生诸多趋势性、关键性变化,积极特征、有利信号正在加速汇集。

  从需求结构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外贸进出口在外部环境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实现增长5.8%,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加快向依靠三大需求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从产业结构看,全省“十强”产业培育加快突破,“四新”经济加快发展,投资占比达到44.8%,新动能成长态势更加明显。

  从创新创业看,我省深入实施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布局建设22家“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启动了51个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加速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揭牌成立,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启动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1%,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重大项目支撑加力。前两批865个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04个省重大建设项目,分别完成投资2407亿元和1172亿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沿海港口、运输机场资源整合迈出实质步伐,4条高铁开工建设,鲁南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建成通车;5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9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海阳核电一期、山东—河北特高压交流环网等重大能源工程建成投运。

  “2019年,山东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特征愈发显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需求结构更趋合理、创新绿色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刘晓宁表示,经过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山东经济内部已经积蓄了更加强大的势能和后劲,这些都为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健康推进夯实了坚实基础。

  质效齐升

  “四新”经济增势强劲

  2020年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要加快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从2019年的具体数据看,山东新动能正在积厚成势,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向“三年初见成效”加速迈进。

  “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关兆泉表示,过去一年,我省把培强做优“十强”产业作为主抓手,坚持存量优化和增量崛起共进,集中力量抓优选项目和“双招双引”重大签约项目,先后分两批谋划和筛选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865个,重点调度省市“双招双引”重大签约项目152个。

  去年12月,魏桥创业集团与云南共同建设绿色铝创新产业园暨200万吨绿色水电铝项目在云南开工。在转移产能的同时,魏桥在滨州重新布局200多万吨再生铝生产项目,打造全国的再生铝循环产业基地,仅此一项就可减少滨州1000万吨煤炭消费量,腾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动能转换需要形成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的长效机制。”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说,滨州立足发展根底,推动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从“规模最大”向“价值最优”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世界级高端化工基地、世界级高端纺织基地等。

  优势产业转型提升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加快培育。去年12月,总投资15亿元的全省首个海上风电产业园项目在海阳市破土动工。据介绍,一期工程主要建设海上风机制造中心,用于生产5MW以上海上智能风机,预计产能可达到300套/年。这是继实现核能商业供热后,海阳打造的新能源产业又一重要板块。“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个核心区之一,2019年,烟台集中力量培育了一批新兴产业,落地了一批‘四新’项目,成长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说。

  视野放大到全省,去年,绿色动力发展加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容量为3624.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7%;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现代金融5大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左右。

  “可以看出,在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山东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总体判断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关兆泉说。

  攻坚克难

  扭住重点持续发力

  省委将2020年确定为“重点工作攻坚年”。攻坚意味着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各种发展的有利条件正积厚成势,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正越走越宽。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改革开放。今年我省将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各项重大改革和对外开放走深走实,让各种要素汇聚成创新创造洪流,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的获批建设,是山东发展的一件大事。“当前,我们正努力把青岛片区建设成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青岛市市长孟凡利介绍,截至2020年1月15日,自贸区青岛片区累计新增注册市场主体2066家,其中外资企业70家,片区在建、待建产业项目78个、总投资869亿元。

  用好自贸区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战略平台,是山东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表示,今年山东还要在首创式改革、差异化探索、集成式创新上发力。同时,在对外开放上,既要面向日韩,又要看到“一带一路”、中欧等更广阔的市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能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副厅长,省扶贫办主任崔建海表示,今年要紧盯革命老区、黄河滩区、湖区、库区等重点区域和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鼓励各地探索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评估验收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虽然今年是脱贫攻坚验收年,但脱贫攻坚是革命老区必须做好的一项长期任务,下一步必须要跟乡村振兴紧密结合。”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说。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优美环境,是群众的期盼,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杰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坚持用经济和环境“双指标”综合评价区域发展质量,同时还应建立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考核体系,将动能转换的成效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挂起钩来,让目标导向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营商环境的优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关兆泉介绍,今年我省将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法治保障,推动出台《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印发实施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规划(2020-2022)。同时,持续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将市级行政许可事项通过直接下放、服务窗口前移等方式,全部由县级实施。全面推开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尽快出台《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

责任编辑:赵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