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战“疫”群英谱|​奋斗在抗疫一线,他们是抗疫战线最美身影

2020-03-03 12:05: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看抗疫战线最美身影 

  鲁网3月3日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基层群众挺身而出、不畏牺牲,奋斗在抗疫一线。

  喇叭里喊话的老支书走了

  “坚决不能溜门子,不能串门,有个别不自觉的人还在串门……”2020年2月1日早上6点半,像往常一样,费县薛庄镇城阳村的大喇叭里又响起了村支书孙士贞的声音,号召村民少出门、不聚集。因连续战“疫”劳累过度,没多久,他就突发疾病去世,终年59岁。

  1月26日,大年初二。刚从镇里开完疫情防控紧急会议的孙士贞,一口气没歇就马不停蹄上阵了。

  城阳村是费县薛庄镇的“南大门”,7个路口通向周边各村,防疫任务重。孙士贞在村干部会上发出了“全员在岗,24小时坚守岗位,生命重于泰山”的动员令,组织大家迅速在各路口设立检查站,24小时对过往车辆、行人进行检查、消毒。他自己带头到进出最频繁、值守任务最重的路口摸排检查,确保不漏一人一车。

  1月27日凌晨,值守人员发现村里有外人偷砂,孙士贞立即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共30多人前往阻止,一直忙活到早上5点多。这个“偷砂”插曲,让孙士贞高度绷紧的神经一点不敢放松,他坚持每晚都带队巡查。

  “再也听不见他在喇叭里喊话了。”孙士贞离世后,村委会主任王涛说,大喇叭向村民讲疫情防控形势效果最好,喇叭还得继续播下去。

  八位爱心人士购菜36吨发武汉

  2月5日下午4点11分,一辆装载18吨新鲜蔬菜的卡车在聊城北环蔬菜大市场驶出。12个小时后,这批由聊城8位爱心人士捐赠的新鲜蔬菜,跨越八百多公里到达武汉硚口区汉水桥街道海工社区,向当地居民分发。

  这8位爱心人士是:胥大光,李茂峰,王振华,林继辉,杨国振,李阳,李兆伟,周广涛。

  疫情发生后,在东阿县一家企业工作的胥大光坐不住了,一直在琢磨着为武汉做点什么。2月2日,他在网上看到有捐蔬菜到湖北的新闻,“我们聊城是蔬菜大市,货源充足,不如送点菜过去”。他把想法发到了好友群里,几分钟内就得到了7位好友的响应。“他们说,这事你先联系,花多少钱我们一起摊。”

  这么多蔬菜,选什么品种,在哪里买,怎么联系车辆,怎么送到武汉,通行证在哪办,进了武汉送到哪,都是要考虑的问题。“我把这些问题一条条写在本子上,解决一个划掉一个。”胥大光说,根据武汉提出的“蔬菜要方便运输、耐储存”的要求,将一家经营户年前预留的冬瓜、洋葱、土豆等蔬菜买下。听说是献爱心,业户在当天的批发价中每斤再让利五分钱,并帮忙联系了运输车辆。36吨蔬菜分两天发出。

  (□记者 赵琳 整理)

  誓言铮铮显本色 战“疫”一线践初心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3名医护人员火线入党 

  □记 者 晁明春

  通讯员 石晓红 张莹 报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3月2日上午,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办公楼二楼党校教室,鲜艳的党旗下,医护人员姜明明、边鹏飞、孙艳艳举起右拳,在院党委书记袁玉伟的领誓下庄严宣誓,以特殊而庄严的火线入党方式成为光荣的预备党员。

  记者了解到,这是济南市首批在战“疫”火线入党的党员。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是济南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姜明明是留观病房护士长,边鹏飞是确诊病房负责人,孙艳艳是发热门诊护士长。

  疫情发生以来,姜明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进入战斗状态。合理调配护理人员,保证患者转运到相应科室,完成病房三区划分,仅用4个小时就做好了收治准备。她冲锋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经常加班到深夜,短暂休息过后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一轮战斗中。

  大年二十九,边鹏飞临危受命,被医院任命为新冠肺炎救治第一梯队隔离病区负责人。当时,同是医生的妻子正在美国公派访学,他只得将三岁的小女儿交由年迈的父母照顾,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疫情最前线。边鹏飞把抗疫战场当作人生的考场,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2月1日,在隔离病房奋战了10天后,他再次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同样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还有发热门诊护士长孙艳艳。三名同志舍小家、顾大家,冲锋在前,英勇奋战,始终保持着旺盛战斗力,成为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学习的榜样。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党委书记袁玉伟代表院党委对三名同志火线入党表示祝贺,他要求三位同志继续保持“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共产党员本色,坚守阵地,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宣誓仪式结束后,三名同志便匆匆返回了工作岗位。

  据了解,在疫情防控一线,济南市卫生健康系统一大批医务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全系统已有200位一线医务人员提出入党申请,26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病区“定海神针”位妈妈 

  □ 本报记者 赵丰

  “都上车了,听我这个老人再唠叨唠叨。”每天早上7点半,山东省第七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青岛二队前往病区的班车上,都能听到这样的开场白。

  这位“唠叨”的老人,是位兰玲,今年55岁,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急诊科总护士长。在武汉,她是青岛二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护理和感控主管,肩负多重职责。

  “医疗队接管的是重症病区,一些病人不能自理,对护理工作要求很高,也会带来更高的风险。每天去病区我都要提醒他们,一是患者护理中的问题提示、改善,另一个就是提醒他们千万注意防护。护理队员很年轻,很多90后,他们像我的孩子一样。”位兰玲说。

  私下里,护理队员叫她“位妈妈”。这两天她又多了一个称呼:位姥姥。2月底,她在国外的女儿生了孩子。年前她就订了机票,准备2月初去照顾即将生产的女儿。

  可当被征求去湖北的意见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军人出身,是个老战士。战士就要上战场,上疫情最严峻的救治前线去!”

  得知位兰玲也要去武汉后,队员陈付娟原本激动又有些忐忑的心平静下来。“她是我们急诊科的大家长,是‘定海神针’,她来了我就不怕了。”陈付娟说。

  到达驻地后,位兰玲立即了解酒店环境,联系酒店其他医疗队,很快制定了队员出入驻地的感控流程,设置“污染出入口”“清洁出入口”“外出衣挂置区”,配备电梯按钮纸巾,房间门口放置速干手消毒液和口罩临时存放袋。还安排了3名护士24小时轮值检查、督促。

  进隔离病房正式上岗,每个护士位兰玲都是亲自送、亲自接,连续3天待在病区,直到接送完6个护理小组每位队员的第一个班次。“推开四道门,她们就要直面病毒,很危险,我要帮她们检查好防护,告诉她们:我在这儿,别怕。”位兰玲说。

  担心还有一个原因: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病区,相当于重建,一开始里面很混乱。第一个班次时,陈付娟发现这和熟悉的病房完全不同,要用的东西找不到,穿着层层防护服来回折腾不仅效率低,体力消耗也很大。第二个班次,陈付娟发现里面变了样,变成了熟悉的环境。她知道:“位妈妈”来过了。

  虽然年纪大了,肩膀有老伤,每隔几天,位兰玲还是要穿上防护服进隔离病房,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细细琢磨每一步流程。

  “她对我们生活上关心,工作中引导。”陈付娟说,“位妈妈”对患者也是关心备至,患者平时缺这短那,她都要求留神观察,记录下来,采购时一并列入计划,统一采购。

  遇到病人焦虑、紧张,她总要搞清原因。前几天,从敬老院转来一位83岁的患者,来了不吃饭、不配合,要回去。“一定要摸清他为啥不高兴。”位兰玲领着队员们借着武汉话-青岛话“翻译手册”,一句一句耐心和老人交流。这才了解到,原来老人“疼钱”。当拿出确切依据告诉老人全免费后,问题也就解决了。

责任编辑:赵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