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发现一个信号:山东第一大灌区绿起来了,恢复春耕生产见成效

2020-03-12 09:21:00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据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中国六大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长势持平或好于去年的占比接近九成,总体好于常年。

  一犁春泥,万顷新绿。

  仲春起首,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观测中国南北耕地的叶绿素水平,数据提升广泛而显著。

  在更广阔的中国田野上,占全年粮食面积超过一半的春播正待开启。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遥感数据显示,分区分级恢复春耕生产秩序的努力已见成效:绿色迅速蔓延浓稠的背后,是春灌不断扩大的蓝色,是农机日趋活跃的红色……

  

  

  

  位山灌区,山东第一大灌区、黄河第二大灌区,灌溉面积500多万亩。

  卫星遥感可通过红外光、近红外光观测植物叶绿素水平的变化。地面植被生长越好,反映在数据制图中则绿色更深更浓。

  俯瞰位山灌区这样遍布农田的平原地区,叶绿素水平的变化,直接反映冬小麦长势。

   

  

  

  冬季降水较少,灌溉决定着冬小麦生长的成败。在位山灌区,总长度约2500公里的各类水渠成为春灌的“血管”。

  上面这三张图,是卫星遥感在不同时间观测到的土壤湿度情况:2月11日位山灌区大部分土地已灌溉,2月23日则几乎全部灌溉。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中的位山灌区,水渠、农田、村庄、小镇以及连片的光伏板,构成了鲁西大平原上的现代农业产区景观。

   

  支撑位山灌区每年近千万吨粮食和蔬菜的,是深入田间的灌溉体系。(朱玉东摄)

   

  灌溉,是中国农业生产最重要的人工举措。2019年,中国耕地灌溉面积达到10.2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0.3%。

  卫星遥感观测植被生长情况,与全国耕地分布数据结合,可以获得中国灌溉耕地的主要分布情况。从东北到华南,春季开始的灌溉关系着全年的收成。

责任编辑:王丽雪
新闻关键词:卫星遥感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