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鲁”力|鹦鹉鸣春“唱”脱贫

2020-03-23 20:14:00 来源:新华社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3月22日电(记者陈国峰)三月的巩家桥村风恬日暖。这个位于山东临朐的小山村,有一处观赏鸟养殖基地,踱步走入,顿闻鸟语鸣沸。

  “按照习性配对,一个鸟笼子只养一对雌雄鹦鹉,一天两次喂食,虎皮鹦鹉好养活,旋风鹦鹉很挑剔,怕见生人。”眼前这个滔滔不绝的基地负责人名叫聂象波,曾因事故落下残疾变得沉默寡言,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而如今,他的养殖基地发展到11间养殖场房,300多个鸟笼里有旋风、虎皮、云斑等品种的鹦鹉近2000只,或振翅跳跃,或摇头晃脑,或眯眼小憩。去年,这个基地共出栏鹦鹉3000余只,创收10万多元。

  能有今天这么红火充实的日子,聂象波此前不敢想象。多年前,他和妻子在自家面食作坊制作炉烤火烧时锅炉爆炸,妻子不幸去世,他本人全身大面积烧伤,造成终身肢体三级残疾。一场大火烧没了一个家,不仅没有了劳动力和收入来源,还因治疗费用欠下一屁股债。

  2015年,时任驻村第一书记牛伟志和村党支部书记赵奋起成为聂象波的脱贫帮扶责任人。两名书记先从他的心结入手,隔三差五到聂象波家中与他促膝谈心。每一次叩开聂象波的家门,就离打开他的心门近了一步。

  “看到他话多了,心态也好了,我们就开始琢磨怎么帮他脱贫。”赵奋起说,聂象波养病期间,有亲戚送来两只鹦鹉让他养,好让他有个事做。没想到他养出了门道,逐步掌握了鹦鹉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一年下来还孵出了10多只小鹦鹉。

  养鹦鹉会不会是一个突破口?牛伟志和赵奋起看到了门路,他们到宠物市场了解情况,发现鹦鹉颇受欢迎,于是建议聂象波规模化养殖鹦鹉。在牛伟志和赵奋起的帮助下,聂象波买来专业书籍,并找专家求教,逐步摸清了鹦鹉的性别辨别、疾病预控及驯化方法等技术要领。聂象波创业养殖的念头越来越强。

  说办就办。牛伟志和赵奋起积极争取扶持资金,促成村党支部与聂象波联合创办临朐县彩凤鹦鹉养殖合作社,利用村里的闲地,建起巩家桥村观赏鸟养殖基地。相关部门和镇上也纷纷给予创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帮助解决资金等难题。

  2016年3月,合作社正式开张,采取“销售方+市场+技术管理”的办社模式,实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运营模式,村集体凭借基础建设投入只拿收益的40%,聂象波凭借技术、劳动占收益的60%。

  “一对鹦鹉一年孵化4窝,虎皮鹦鹉卖20多元一只,旋风鹦鹉一只卖100元左右,收益很可观。”聂象波说,合作社的第一批幼鸟繁殖成功并上市销售后,他按比例分红3万元,当年就实现脱贫。

  脱贫致富后的聂象波比以前更加忙碌。作为致富带头人,聂象波有了另外一个身份——另外两家养殖户的“技术顾问”。

  当前疫情导致销售不顺畅,却没有让聂象波慌张。“这期间一直有客户预订,我们打算利用这段时间扩大规模,繁育到3000只,疫情过后肯定会迎来市场反弹。”(完)

责任编辑:范金鑫
新闻关键词:巩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