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快培育强企方阵和支柱型产业集群 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加快培育强企方阵和支柱型产业集群,立起制造业强省“四梁八柱”
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鲁网3月27日讯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日前召开的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发起企业改革攻坚行动,部署加快培育强企方阵和支柱型产业集群,立起制造业强省的“四梁八柱”。同时,更大力度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激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培育一批“王牌主力军”
有力的头象才能带动整个象群前进。“加快培育强企方阵和支柱型产业集群,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全面补齐我省经济结构短板。”山东社科院院长张述存指出。去年一年,我省围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落实财政扶持资金1.4亿元扶持8个支柱产业集群和6个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瞄准再巩固、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大、能充分发挥地区产业优势的“王牌主力军”,省工信厅规划与技术改造处处长王楗夫提到,下一步需按照“链主引链、骨干壮链、配套延链、招引补链、强基固链、平台粘链、赋能兴链”思路,坚持“一链一策”方针,列出任务清单,强化工作协同,落实相关政策,形成推动合力;对优势产业、细分行业领域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产链多层次的智慧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的改造升级,形成“产业+配套”“平台+生态”“技术+赋能”集群发展格局。
这个过程中,我省将建立重大技改项目白名单制度和调度监测常态化机制。重点抓好500万元以上项目月调度、“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季调度、10亿元以上重大技改项目包靠帮抓机制。列入白名单企业技改重点项目,优先纳入“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保障范畴,优先考虑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省属企业带头人实行末位淘汰
2019年,省属企业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在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省国企改革处在‘乘数效应’最大的时期,攻坚就是要把握住‘窗口期’,进一步压实改革责任、压实改革任务、压实改革督查。”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表示。
其中“一盘棋”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是提高国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中之重。针对这点,省国资委将突出规划引领,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我省“十强产业”、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用三年时间将省属国企数量整合重组压减三成以上,资产效益提高三成以上。
中国重汽的旗舰企业潍柴发动机厂当年靠改革起死回生,而现在,山东正在“量体裁衣”中打破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状——省属企业将逐户制订“倒计时”改革攻坚方案,“一企一策”精准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项制度改革、中长期激励、职业经理人等重点改革内容。
“从省属企业实际情况看,凡改革成效突出的,都有一个敢想敢干会干的带头人。”张斌还透露,《山东省省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改革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将于近期印发实施,《办法》同样坚持“一企一策”原则,根据各企业改革进展及承担的重点改革任务等情况,对企业实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企业负责人履职情况,实行常态化末位淘汰。
推动1万家民企小升规
“与南方省市相比,我省民营经济数量和体量差距并不大,但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有差距,还有一定的‘国企化’倾向。”山东财经大学齐鲁企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鑫认为,为巩固好这“半壁江山”,攻坚行动概括起来一是外部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再就是鼓励企业练好内功。
部分民营企业因经营理念落后等原因,看不清发展方向,找不到转型路标,企业经营困难。直面这一问题,攻坚行动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民企转型升级机制。“首先要引导中小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发展处处长董广山介绍,我省将对全省认定的十一批共3720家“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入库培育,形成有效期三年的动态管理机制。
据了解,省工信厅已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全省工业企业“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实施意见》,加强初创小微企业培育,推动1万家小微工业企业升级为规上企业;同时,引导规上中小企业加快建立治理结构合理、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运行高效灵活的现代企业制度,争取三年6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完成规范化公司制改制。
依靠“全员创新”,豪迈问鼎轮胎模具和气门芯两项“世界冠军”,但整体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针对民企的创新激励,应主要在优化环境方面发力,以系统性的制度保障,为民营经济提供更透明的环境、更公平的赛场和更宽广的舞台。”张述存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