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连发五篇“鲁义”文章向不良文风宣战,深意何在?

2020-05-16 15:18: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5月6日、8日、11日、13日、15日,大众日报一版“海右今语”专栏连续刊发“鲁义”署名文章,五篇文章紧扣“改文风”主题,从“改文风刻不容缓”“改文风就是转作风”“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文风”“讲群众听得懂的话”“改文风要务求实效”五个方面,针砭时弊,向不良文风宣战。

  为何在此时,要向不良文风宣战?这是因为,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不同寻常”的形势任务。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极为繁重。这些最紧迫的任务,都需要靠真抓实干的作为、求真务实的作风,头拱地、往前冲。如果任由不良文风滋生蔓延,使各级精力耗费在炮制材料上,把心思用在文来文往、制造始终正确却毫无用处的废话上,谁还能扑下身子抓落实。向不良文风宣战,正是当下的“急中之急”,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这五篇文章号召全省上下来一场文风的大转变,以此带动作风的转变,推动改革深化,激发担当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任务落实。五篇文章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必须深入学习,融会贯通,结合实际,全面落实,现将文章集结一起,以供学习。

   

  (一)改文风刻不容缓 

  □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文风不正,严重影响真抓实干、执政成效,破坏党群关系,消解党政公信力,背离党的初心和使命。

  宋代张端义写了本笔记《贵耳集》,卷上记载“言简理尽;遂成王言”,这便是言简意赅的出处。然言犹在耳,沉疴难除。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现“隐形”“变异”,表现在文风上:一则文来文往,案牍主义。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套来套去,层层转发,循环往复,不问成效,只求“过程”。二来云山雾罩,虚头巴脑。文件讲话穿靴戴帽、套话连篇,洋洋洒洒数千言,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客里空,基层反映“看不懂”、落实“没抓手”,挂在嘴上飘在空中就是不落地。三是弄虚作假,效率低下。复制粘贴、改头换面、敷衍塞责,讲成绩不惜笔力,说问题点到为止,报喜不报忧,甚至欺上瞒下、无中生有。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不同寻常”的形势任务。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极为繁重。如何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如何迅速发起“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如何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在高质量发展上“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这些最紧迫的任务,都需要靠真抓实干的作为、求真务实的作风,头拱地、往前冲。如果任由不良文风滋生蔓延,使各级精力耗费在炮制材料上,把心思用在文来文往、制造始终正确却毫无用处的废话上,谁还能扑下身子抓落实。

  去疴须猛药。向不良文风宣战,正是当下的“急中之急”,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全省上下要来一场文风的大转变,以此带动作风的转变,推动改革深化,激发担当作为,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任务落实,兑现向群众的郑重承诺,不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二)改文风就是转作风 

  □鲁义

  文风关乎世运,世运隐于文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风与党风同社会风气是紧密相连的。”文风看似是为文风格,实则体现思想认识、工作作风、素质能力,关系事业兴衰成败。文风不正,折射的正是作风不实、担当不力。在这个意义上,改文风就是转作风!

  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文风。作风扎实,文章讲话就会清新朴实、言简意赅、解决问题,起草的文件就能具体、务实、可操作,反之就会言之无物、冗长沉闷、刻板俗套。有的文件,看上去板板正正、系统全面,却说不清楚谁来干、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花里胡哨落不下来,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有的讲话,洋洋洒洒、“穿靴戴帽”,明明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事,却硬要讲上一两个小时,且这方唱罢、那方登场,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于工作毫无价值可言。这实质上是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在作祟,是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的官僚主义在作怪。改文风,必须坚决铲除这些滋生不良风气的坏土壤。

  好文风不会凭空而来,首先来自日积月累的学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果只满足于学过了、知道了,而没有真正学深悟透,认识怎么到位,思想如何提升?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断变化,不加强业务学习,不掌握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又怎能言之有物?“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只有学习态度端正了,理论功底扎实了,把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理解透彻了,肚子里装的东西越来越多,讲话才能有血有肉,文章才能深入浅出。

  好文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不下去调查研究,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空想,文风是改不好的。到田间地头去,到工厂车间去,蹲点调研、解剖麻雀,何愁抓不到“活鱼”?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听实话、摸实情,何愁取不回“真经”?正所谓,在路上心中才会有时代,在基层心中才会有群众,在现场心中才会有感动。以从严从实的工作作风,扑下身子、沉下心来,在具体实践中“望闻问切”,说话行文势必更加有温度、有感情、有根据、有分量,文风也才会更加受欢迎。

  (三)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文风 

  □鲁义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带动性。文风转变是否彻底,关键取决于领导带头是否坚决。

  当前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边。有的领导干部层层画圈,习惯当甩手掌柜,过手的文件不闻不问,把关责任流于形式。有的要求别人改文风,自己却喜欢高谈阔论、夸夸其谈,抓工作不明就里、大而化之。有的思维固化、不想创新,依赖老经验,习惯老方法,喜欢老风格,画地为牢,囿于框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领导干部缺乏自觉和行动,不愿进行自我革命,甚至对下级的文风改进不以为然,文风终归难改。

  文风问题,究其根源是责任心缺失、政绩观错位。在个别干部眼中,与其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上下苦功夫、硬功夫,不如“以不变应万变”来得容易;与其做过细工作,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拿出实实在在的干货,不如东抄西搬、走走过场;与其动真碰硬、压实责任、一抓到底,不如当“好好先生”,落个好人缘。如此以来,初心和使命也就在各种文字游戏中渐行渐远了。

  徙木立信,以上率下。领导干部要有带头改的自觉,以刀刃向内勇气,对不良文风来一场大扫除。要从思想根源入手,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经常叩问初心,及时修正纠偏,不断砥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要以实事求是为本,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破除开会、发文、考核“三板斧”的路径依赖,多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多用“身影”服务,少用“声音”指挥。对一些必要的发文、讲话,要勤动手、出思路、谈看法、把好关,拿出具体务实可操作的硬招、实招。领导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当好示范,先改起来,改实一点,推动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改文风的良好氛围,改文风才能改出新风、改出成效。

  (四)讲群众听得懂的话 

  □鲁义

  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改进文风,就得从学好用好群众语言做起,多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办好群众最急需的事。

  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开会讲话,照本宣科、寻章摘句,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有的干部到基层调研,对矛盾问题,顾左右而言他,只会说模棱两可的“官话”,不会说解决问题的白话;有的部门出台文件,“鼓励、引导、支持、推动”的空话讲了一堆,解决发展之痛、回应民生急需的“干货”却没几条。这些“没有灵魂”的讲话,如同一堵无形的墙,影响了干群关系,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心中没有装着群众。

  “为民立言,唯真为美。”说真话、办实事,关键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多到田间地头、沉到生产一线,了解真实情况,听听群众有什么要求,看看企业有什么困难,拿出推进工作的真招实策,才能讲出“不怕过饭点”“一遍听不够”的话。比如,复学复课后,各项防控措施如何做到万无一失,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扩内需,一些地方发放的消费券,如何领得到、花得出,让群众使用更便利、更实惠?全球疫情蔓延,出口型企业物流受阻,产能上不来,该如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对这些问题,如果习惯套用“万能句式”,老百姓的关切得不到回应,企业难题得不到纾解,即便讲得再多,也是白费功夫。

  为文“接地气”,才会有底气;语言贴近群众,方能产生共鸣。领导干部要学会与不同群众打交道,言行一致、坦荡敞亮,善抓重点、以理服人,深入浅出地摆事实、讲道理,为用而讲、讲必有用,才能使听之者众,闻之者然,把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五)改文风要务求实效 

  □鲁义

  文贵务实。拟文件、作讲话,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取得实效。改文风,绝不是为改而改、为变而变,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推动落实、加快发展。

  当前,有的地方、部门起草文件、讲话,洋洋洒洒、耗时耗力,东拼西凑,裁剪克隆出一堆不咸不淡、不痛不痒的文件,看之无物,嚼之无味,用之无效。这些“正确的废话”“复制的措施”,写了等于没写,说了等于白说,毫无生命力可言,其归宿只能是“藏之名山”“束之高阁”。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重形式轻质量、重过程轻效果。

  务实的文风,必然奔着问题去。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行文的靶向。当前,应对疫情冲击,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成本怎么降低,产销如何对接?加快5G网络等“新基建”,进场难、电价高等问题如何破解?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的发展之急、群众之急,无不需要我们及时作出回答、予以解决。如果对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对广大群众所思所盼把握不透,讲话、文章“一大二空”,不触及问题、不触及思想,即便部署再及时、分工再明确、强调再严肃,也会与实际脱节、落不了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源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

  文风实不实,效果是试金石。能打胜仗,方非纸上谈兵!纵观历史,古今先贤更替,成者,无不是从简约、务实、说到做到开始;败者,无不是由繁文缛节、空话连篇、欺上瞒下、空洞无物助燃。开会作报告、发文出政策,聚焦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基层党员干部有没有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这都是衡量文风改得好不好、实不实的现实标尺。只有文章、讲话有的放矢,把功夫用在刀刃上,打到点子上,提出有实用价值的举措,基层和群众才会觉得解渴。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力气,拣要紧的说,抓重点的写,意尽言止、言之管用,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文风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任宇波 邵方超 刘兵 梁旭日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