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残疾人不堕凌云之志共享全面小康

2020-05-17 07:24: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关乎打赢脱贫攻坚战,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

  山东有570万残疾人,其中建档立卡和即时帮扶残疾人口38.86万人。精准掌握贫困残疾人状况,激发内生动力,解决个性难题,我省各级残联组织多措并举助力残疾人脱贫攻坚,截至2018年底,全省建档立卡残疾人实现基本脱贫。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他们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在他们摘掉贫困帽子、奔向小康的路上,有许多人、许多事令人敬佩和感动。

  成立合作社,带领残疾人家庭脱贫致富

  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西街村村民张成云,是镇上的富硒西瓜种植大户。2011年,张成云顶着狂风在大棚顶部放草苫时,不慎脚下一滑摔了下来,造成右腿膝盖粉碎性骨折,落下终身残疾。

  顽强的张成云没有被困难击倒,他说,“再难也不放弃富硒西瓜种植”。就在艰苦操持大棚时,他发现,村里和周围几个村也有一些身患残疾的瓜农和他一样坚持着富硒西瓜种植,不仅比常人付出更多辛苦,收入还低。于是,他找到村里另外4家有残疾人的家庭商议,组建成立仁风镇凌云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寓意“不堕凌云之志”,并定下规矩:加入合作社的残疾人社员要互帮互助,诚信经营,共同为富硒瓜果产业谋出路、谋发展。

  “现在,合作社成员有22家,其中10户是周边村的残疾人家庭。合作社为残疾人社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统一采购种苗,拖拉机、耕犁等大棚作业生产工具供他们免费使用。”张成云说,“带领大家在大棚种植这条道路上向前奔,虽然艰苦,但看到客户来到棚里采摘富硒西瓜的那一刻,每个残疾人脸上流露出的喜悦之情,觉得非常值得、非常幸福。”

  开办服装厂,爱心回馈更多残疾人

  儿子出生时,诱发了刘加芹的先天性心脏病,她只能靠心脏起搏器生活;手术过程中又因碰到神经线,成了肢体残疾人。在平邑县凯凯服饰有限公司,见到热情、大方的公司经理刘加芹时,很难想象20年前她为了治病差点卖掉房子的样子。

  2006年,刘加芹踏上创办服装加工厂的艰苦创业道路。当初没钱买缝纫机,农村信用社给贷了款。自己跑了三天,一个单子也没接到,后来遇好心人给了她2000件上衣的订单。因为工人都不是熟手,多次返工后才完成。就这样艰难起步、不肯放弃,刘加芹的服装厂一天天发展起来。现在,她不仅开了分厂,还在周围村办了3个扶贫加工点,总共有60多名工人,每天能加工500多件校服、工作服,年利润30多万元。

  “我受到这么多帮助,现在有能力了就得回报别人,不然睡觉都不会心安。”刘加芹说。在贫困残疾人赵治美家里,最引人注目的家什就是缝纫机。“这是刘姐给我送来的。她看我走路不方便,就把机器直接安到我家里。我靠它加工干活,刘姐给我每件多算5毛钱,一个月能收入1000多元钱。”

  创建孵化中心,帮助残疾人实现创业梦想

  2000年,钱广强退伍回到郓城县自主创业。正当他梦想着干一番事业时,2003年的一场车祸,导致他双腿被截肢。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钱广强虽然内心崩溃,但军队中磨砺出来的坚毅性格,让他最终选择勇敢面对一切。

  办养殖场、开网吧、做残联专职干事……钱广强一直勇于尝试、努力打拼。2015年,钱广强在郓城县残联开设了电商培训班。之后,他又组建“阳光助残创业园”,整合当地农副产品、地方特产,通过网络销售,先后带动了一批优秀电商人才,后期还针对有自主创业梦想的残疾人开设了手机、电脑维修等课程。通过培训,共带动400余名残疾人脱贫,所有上岗人员均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

  2017年,钱广强各处筹措资金180多万元,创建了全县首个无障碍残疾人就业基地“郓城县广强残疾人创业孵化中心”。2018年11月,孵化中心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认定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目前已经安置了70余名残疾人在孵化中心就业。□ 本报记者 赵 君 本报通讯员 李英杰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