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攻坚:引才用才诚意满满,各方人才“名利双收”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
高质量发展“春山在望”,山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求人才。
山东“重点工作攻坚”,发起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将“人才兴鲁”战略变为具体行动,构建全类别、全方位、全周期的高效制度体系,聚焦聚力打造人才高地。“怎么有利于成就人才就怎么办”“让作出贡献的人才‘名利双收’”……山东正以踏实的作为打造招才育才的强磁场。
直击制约人才发展“难点”,打通束缚创新“堵点”
近年来,山东招才育才成效几何?
数据是最直观的答案。过去一年,住鲁院士达到7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5人,均位居全国前列;博士后累计招收数量首次突破1万人大关,年度招收数量1273人,创历史新高。
人才“用脚投票”,折射的是山东日益优化的人才发展环境。
就在几天前(5月11日),全省人才工作专题汇报会强调,要坚持人才工作正确方向,把人才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确保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贡献。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解放思想,打破条条框框,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成长快、用得活、效果好。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着眼打造人才高地,围绕“人才兴鲁”战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创新人才发展机制,一系列制度举措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直击制约人才发展“难点”,打通束缚创新“堵点”。在相继出台了人才改革22条、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引才用才18条、人才兴鲁行动32条等综合性政策后,今年“含金量”十足的《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最终通过审议。记者留意到,该《条例》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等方面都有突破性动作,特别是“高校可按需设岗,直接考核引进人才”,“引一流团队可一事一议”,“科研机构等单位可自主评职称”等众多新规让人眼前一亮。
今年5月初,山东引才力度再次加码,全省全面放开对高校在校生、毕业生的落户限制,全省16市均可先落户后就业,一时间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
打破引才育才中各种障碍和束缚,这些具体行动正为山东引才聚才注入强大动力!
人才发展有舞台,人才创业有保障
在当前人才竞争更加白热化的背景下,山东靠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要让人才发展有舞台,将人才与产业紧密融合,怎么有利于成就人才就怎么办”,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的这一要求,道出了关键所在。比起到处抢人才,更重要的是为人才集聚成长搭建舞台。
2019年7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田金龙来到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看到这里健全完备的产业链条和建制齐全的科研队伍后,深深被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所吸引。当地政府的求贤若渴,政务服务的便捷高效,也让他印象深刻。
如今,田金龙已成为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推动医药创新项目,在干事创业中成就梦想。“大平台、高收入、有前途、无顾虑”,田金龙将这份体验发在校友群分享,又吸引了许多校友到山东一同筑梦。
在田金龙看来,山东这片热土有着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尤其是“十强”优势产业,每个产业都是巨大的人才施展才能的广阔平台。
用十强产业优势“招揽”人才。去年山东向全球发出“招贤令”,首次发布十强产业人才需求5100余名。今年3月,山东省人社厅启动了2020年“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网络专场招聘活动和暑期实习活动,网络专场招聘活动中,紧扣“十强”产业需求,612家重点用人单位提供3574个岗位,需求人数27111人。
人才引进来只是第一步,关键还要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让人才创业有保障,今年山东攻坚行动推出两个引人注目的“大动作”,除了出台山东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为人才创业提供法治化、制度化保障,还将组建“山东人才发展集团”,向用人单位提供人才对接引进、人才项目运营、人才创业投资等服务。
其实,破解人才创新创业路上的各类难题,山东已经在路上。
“资金关”怎么过?“人才贷”来帮忙!3月18日,临朐农商行向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人才贷”1000万元,成为潍坊市首笔“人才贷”业务。据统计,自去年9月我省第一笔“人才贷”正式发放以来,仅各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备案的“人才贷”业务就达1.9亿元。
此外,还有为住鲁两院院士量身创设发展平台,以3年为周期提供持续稳定经费支持;对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相关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赋予团队组建自主权,对引进的团队核心成员给予编制保障,根据科研和团队建设需要,分别给予经费支持;每年遴选100名左右科技创业类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今年,这一份份沉甸甸的人才政策饱含齐鲁大地的满满诚意,山东正在成为干事创业的热土。
人才价值有回报,人才服务有温度
4月14日,山能临矿集团5名采矿、通防、党建、纪检、公共事业首席资深专家受聘,他们从次月起个人薪酬将调整到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序列,享受“高管”待遇。临矿集团只是山东的一个缩影。梧桐花开,凤凰自来。如今,山东人才激励机制正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地市、企业开始打破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越来越多作出贡献的人才实现了“名利双收”。
据了解,未来山东还将进一步健全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激励力度。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鼓励科研人员依法获得兼职收入。同时,积极推进教育、科技、卫生、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职称制度改革,抓好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开发区特色专业职称评审等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让人才价值有回报。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
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致力于创新创造、事业发展。近年来,山东下大力气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各级领导干部纷纷当起了“人才后勤服务员”。近年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出院士服务10条、二级岗专家服务10条、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18条、博士(博士后)引进5条等一系列措施。全省县级以上党员干部联系专家人才6000多名,为5290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山东惠才卡”,落实出入境、户籍办理等29项人才专属服务事项。
“拿着‘惠才卡’去机场、火车站可以走绿色通道,去年有一次去爬泰山,下山时坐缆车都是免费的。”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杜林对山东依托“山东惠才卡”提供的暖心服务赞不绝口,他说,不断升级完善的“惠才卡”,“把好事办到心坎里”。
今年3月,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又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全周期服务流程再造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人才普遍比较关注的职称评审、子女入学等7项重点事项实施流程再造,覆盖人才引、育、留各环节全周期,努力做到“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人才发展环境。既有温度,又有速度!
以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为契机,进一步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性壁垒和政策性障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未来必将有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山东、融入山东、扎根山东,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 革故鼎新铸人才高地 山东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