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山东攻坚:像爱惜眼睛一样珍视营商环境好口碑
优化营商环境,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山东,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也当仁不让的持续霸屏,成为高频热词。
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人财两旺,乃大景象。如何才能人财两旺?
“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换句话说,对企业来说,好的法治环境才是稳稳的安全感。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既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春天,山东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全省发起优化法治环境攻坚行动,提出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珍视营商环境好口碑,奋力擦亮享誉全国的法治山东“金招牌”。
为什么要推进营商环境攻坚?
对企业来说,一个好的法治环境,意味着市场规则公正透明,发展有了最稳定的预期,这种预期带来的安全感,比给什么优惠政策都强。山东发起优化法治环境攻坚行动,通过改革完善法治领域的制度机制,为企业搏击市场提供法治保障,这是打造营商环境的根本所在。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最期望的,莫过于利益得到平等保护,不问出身一视同仁。无论内资外资企业、国企民企、外来本土企业、大企业小企业、新企业老企业,只要在山东,都要“一碗水端平”,而这要靠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制度机制。比如,有的企业受到委屈无处说,即使说了也没回应,就要健全“接诉即办”机制,明确答复和解决时限,不能一味拖延;有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非主观过失或轻微违规,但没有造成明显危害后果”,就要健全“免罚清单”机制,给予容错改正的机会,不能“一棍子打死”;有的企业“该享受的优惠政策享受不到”,就要健全“法律服务代理”机制,面向中小企业组建法律服务团队,凡是企业需要和政府打交道的事情,都可以帮助代理,把法律服务送到企业身边。
法治环境离不开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山东人素来诚实守信、厚道仗义,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珍视这个“好口碑”。为此,政府要带头讲诚信,签订的合同要兑现,承诺的事情要照办,新账老账都要算。要建立“限时清零”制度,不管是政府还是国企,欠的民企账款都要依法应清尽清。限时清欠,意味着政府以前的无分歧欠款要“清零”,以后不允许再出现此类情况。只有这样,企业与政府才能建立互信关系,才能让法治环境得到优化,从而有力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而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强化树立法治思维,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每个领导干部都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了,营商环境必然会发生质的提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资金和人才的“金字招牌”,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为加快推进全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擦亮法治山东的“金招牌”,今年3月,山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专门出台《关于严格依法办事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意见》。这份《意见》的出台,体现出山东省委对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顶格关注。
根据要求,山东各地要聚力保障复工复产攻坚,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聚力加强平等保护攻坚,依法保障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要聚力优化政务服务攻坚,畅通亲商优商渠道;要聚力提升法治素养攻坚,凝聚浓厚法治氛围。要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化法治社会建设,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山东。
为此,山东将今年4月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集中宣传月,集中宣讲条例重点内容,解读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政策。而且,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被列入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实施涉企政策法律“直通车”,完善涉企政策信息集中权威发布平台,汇编涉企法律服务指南,组织专业法律服务人员到重点民营企业巡回宣讲。
根据山东省委的要求,要强力推动政务服务法治化,尽快出台《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研究制定《山东省保障“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规定》。集中清理一批不利于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开展政府违约失信问题治理,做好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大力倡导培树诚信鲁商示范典型,探索建立“山东法治指数”,开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专项督察,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满意度评价机制。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规范执法司法行为,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地位,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尤为重要。为此,山东加快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立全省统一的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清单,推进同一事项实行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落实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实现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权力事项网上运行。建立轻微违法首次免罚制度,对“四新”产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梳理现有涉企现场检查事项,压减重复或不必要检查事项,审慎采取限产、停产等应急管理措施。健全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出台《山东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加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强化“一带一路”、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自由贸易区相关政策法律的研究和培训,搭建山东律师涉外业务平台。推行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探索开展中小微企业设立公司律师,鼓励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方式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努力解决执行难问题。
营商环境攻坚需要不断创新机制
去年,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全省首个“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对8个行政执法领域的30项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处罚。根据统计,青岛市场监管部门全年共办理不予处罚案件186件。
市场监管部门柔性执法,这向市场释放了温情与善意。在现实中,一些企业轻微、非故意的违法违规行为,并不涉及营利,也没侵害他人利益,一旦监管部门予以处罚,不仅会给刚起步的企业带来经济负担,还将影响企业征信。实施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不予处罚制度,为市场主体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宽容的监管环境,能够让企业充分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山东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攻坚行动要求,要在全省健全“免罚清单”机制。在市场监管领域,坚持依法监管与包容审慎监管相统一,加快研究推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规定和免罚清单,在一定条件下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给予容错改正机会,避免“一刀切”执法,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向市场释放宽松政策支持的积极信号。完善新兴业态监管模式,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给予企业1-3年包容期,包容期内,通过法规宣传、行政提示、行政建议、行政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引导和督促企业守法诚信经营。
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频繁检查、随意检查、选择性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山东省司法厅将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建立涉企执法检查备案制度,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工作,重点整治无法律依据、无实际效果的执法检查。
为企业撑腰需要怎样的思维?
法院解决商业纠纷的司法质效和司法程序质量,则事关投资者在该经济体中的“司法体验”。为优化营商环境擦亮山东名片,要求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除了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之外还应树立经济思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青岛海事法院经手的一起案例,是山东司法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扇窗口。
去年,因新加坡船东违约一船两卖,利比里亚申请人于伦敦仲裁前主动向青岛海事法院申请扣押30万吨马绍尔群岛籍油轮——尼莉莎,请求责令提供500万美元担保。青岛海事法院依法将该轮扣押于青岛。该轮原定计划于青岛卸下13万多吨原油后,继续前往天津卸剩余的17万吨,如无法如期前往天津卸货,将产生滞期费3万美元/天,且将导致交付迟延、工厂停产。为避免损失扩大,防止引发连环纠纷,承办此案的法官大胆启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27条的特别规定,长途跋涉四次登轮,远隔重洋多方协调,成功促成当事人和解,放弃伦敦仲裁,准许外轮前往天津卸货,并同意继续履行原船舶买卖合同,将该轮卖给申请人,解除对该轮的扣押,一揽子解决所有纠纷。
该案系活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27条,在扣押外轮后准许继续营运并解除扣押的特别案件,是积极推进诉源治理、着力构建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国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该案的成功处理,为来自希腊、新加坡、印度、迪拜、巴西、中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的当事人和货主、租船人、抵押人等利害关系人避免了巨额损失,化解了连环诉讼风险,赢得了赞扬和尊重。新船东特意将船名更名为“尊重”(RESPECT),给予中国法官和中国法治崇高的敬意。
为全力服务民营经济,山东检察机关专门制定发布了《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提示》,汇编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回应民营企业家“不求特殊只要平等”的呼声,开展涉民营企业案件立案监督和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准确把握法律政策,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能不羁押的不羁押,依法对涉罪民营企业人员不捕不诉1207人,建议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59人;与有关部门会签《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理刑事案件的实施细则》,建立逐案背书备案制度,促成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与受害人和解,至去年底全省认罪认罚从宽适用率81.96%,量刑建议采纳率83.32%。坚持“送政策上门”服务民营企业,三级院检察长直接联系民营企业、商会672家,大项目191个,帮助解决涉法涉诉问题555个。
山东营商环境是好的,但还不是最好的。山东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珍视好口碑,擦亮法治营商环境“金招牌”,就应该多跟沿海发达省市对标,学习他们在诚信法治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形成学赶超风气。
对山东各级干部来说,谋划工作多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多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先考虑是不是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这样的法治环境,才能给企业以真正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优化营商环境,山东永不止步。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永功 整理报道 策划 孙秀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