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第一所长”制度,山东省农科院柔性引进18名院士

2020-05-26 15:56:00 来源:齐鲁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5月26日,山东省农科院举办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该院聘任37名“第一所长”。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等18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19名。据悉,“第一所长”制度是山东省农科院在全国的首创。

  “第一所长”制度助力解决技术“卡脖子”难题

  山东省农科院将2020年确定为全院综合改革年,要实行八大综合改革,首推人才制度改革,“第一所长”制度就是人才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山东省农科院正在开展的以“推到四面墙、迎来八面风”为核心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柔性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逐渐成为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去年底,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山东省柔性引进人才办法》,鼓励引导各单位创新柔性引才方式,灵活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兴鲁”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提出支持顶尖人才来鲁柔性合作,畅通退休两院院士来鲁发挥作用渠道,“一事一议”进行支持。

  目前,山东省农科院人才队伍存在高层次领军人才数量不足的突出问题,短时间内全职引进或培养一批领军人才难度较大。为快速集聚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更好地服务我省八大发展战略,科技支撑山东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山东省农科院创新引才聚才方式,建立了“第一所长”制度。

  据悉,不同于以往的顾问专家, “第一所长”可以直接参与关系山东省农科院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给予山东省农科院和研究所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重点在解决山东农业科技重大问题、 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发挥作用。

  用3年左右时间,引进3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

  山东省农科院根据学科发展布局和产业需求,用3年左右时间,引进3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3个左右创新团队、30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

  在 “333” 创新人才及团队引进工程制定过程中,山东省农科院进行了深入摸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吸收借鉴,突出的优势和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待遇保障。两院院士等杰出人才一事一议,科研支持和人才待遇上不封顶;领军人才综合支持最高可达2000万,其中年薪不低于120万;优秀青年人才综合支持最高可达330万,其中年薪不低于30万;新入职优秀博士年薪不低于15万;博士后年薪不低于20万。在科研项目申请、实验平台支持、科研团队配备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与此同时,学科带头人及以上创新人才纳入院党委领导联系专家,积极推荐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符合条件的按有关程序可聘任至相应领导岗位。

  此外,通过多种途径为引进人才协调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园入学。暂时无法安排配偶工作的,用人单位可按照不低于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发放一定年限生活补助。通过以上创新激励政策,确保人才引进质量与发挥作用。

  招来“女婿”也不会气走“儿”

  今年2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兴鲁”行动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鼓励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制定人才补助政策,为人才开展科研创造条件。

  这为山东省农科院制定相关人才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

  在本次人才制度改革中,山东省农科院鲜明提出:坚持“引育一体、两路并行、均衡支持”,实现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因此,在加大引进人才支持力度的同时,研究出台了“3237”齐鲁农科英才工程大力培养现有人才。具体培养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大力支持高端人才。院士培养人选岗位激励奖金20万/年,团队建设经费300万;领军人才培养人选岗位激励奖金12万/年,团队建设经费100万;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岗位激励奖金6万/年,团队建设经费50万;青年拔尖培养人选岗位激励奖金3.6万/年,科研补助经费50万。二是赋予团队自主权,权力下放至团队。为院士和领军人才培养人选设立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实行首席专家“组阁制”,支持跨学科跨单位自主组建研究团队等。三是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建立“传帮带”制度,为院士和领军人才培养人选选配40周岁以下团队助理负责人,培养接班人等。四是基层锻炼导向明确。新入职的青年科技人才三年内须到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基地等基层一线挂职锻炼,累计1年以上。

  

责任编辑:王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