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剑指稀土产业未来高地
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构建新型研发创新体系
剑指稀土产业未来高地
鲁网7月3日讯 7月1日,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项目施工现场一片忙碌。“这个正在建设的是科研楼,南侧是发动机试验车间,西侧是科研服务楼。”站在工地一角,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资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燕增江向记者介绍,预计今年10月份,项目将完成全部施工和关键研发设备的安装、调试,初步投入运行。
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由天津大学牵头,联合8家行业内领军企业和业内专家共同投资,重在解决稀土催化材料技术在行业应用中的“卡脖子”问题,主要围绕移动源尾气净化、固定源废气治理、新能源催化等方面重点布局,以此打破国外专利垄断和技术封锁。
距离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项目不远处,占地127亩的稀土功能材料项目也在加紧建设。“根据园区产业链发展规划和企业扩张计划,江西赣州国瓷博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研发团队将整体搬入,对整个园区来说实现了产业链补强。”稀土功能材料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相关厂房主体施工已经完成,预计8月底完成建设交付使用。
放眼整个稀土催化材料产业园,目前包括稀土催化研究院项目、稀土功能材料项目在内的总投资33亿元的7个项目已经实现进驻,从稀土催化技术研发到基础材料生产,再到终端产品制造及应用、战略性资源循环利用,整个园区的产业布局正在加速成型。
明晰的发展思路及建设速度,得益于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在全省率先推出的“研究院+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院与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系统规划、同步建设、一体推进,打造闭环运营体系,这样可以实现稀土催化关键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双融合’,领军企业和领军产业园区‘双领军’。”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了让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市场,稀土催化研究院采取“股份制公司+学术委员会+专业化团队”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由股份制公司专业运营,科技成果和转化收益归研究院所有,其他参与方按股份、出资比例分红,最大限度激发了各方积极性。
此外,他们还构建了“多方共建”合作体系,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建立紧密合作机制,让技术研发直接对接市场需求、政府服务直接对准企业诉求,降低研发成本、销售成本和服务成本,实现多方共建、成果共享、互惠共赢。目前,根据部分股东企业需求,研究院正在对天然气发动机后处理装置、汽车催化剂多项关键技术与应用开展科研攻关。作为提供服务和保障的“店小二”,东营市则把研究院建设作为全市科教改革的重点,成立工作专班,进行全周期全链条服务,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院提供厂房代建和政策支持。目前,研究院稀土催化材料创新平台展示中心、计算机中心及信息数据中心已建成启用。
- 在新征程上书写山东新作为——山东省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20-11-03
- 在新征程上书写山东新作为——山东省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20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