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公司告人“侵权”撤诉后却让摄影师承担高额赔偿 是维权还是碰瓷?
鲁网7月10日讯 自己拍摄的照片被第三方用了,签约公司将第三方告上法庭,摄影师好心调解撤诉,最后却要承担高额案件撤销成本,济南摄影师邵先生最近摊上了“麻烦事”。
河图公司要求签约摄影师赔付20000元违约罚款
2016年2月19日,邵先生口头授权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海岱文化)在其名为“海岱文化”公众号的一篇题为《广场舞的鼻祖居然是胶州人》的文章中,使用了10张自己拍摄的海阳大秧歌照片,海岱文化在文章署名鸣谢图片提供者邵先生。文章发布四年后,海岱文化却被北京河图创意图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图公司)告上了法庭,原因竟是海岱文化侵犯其版权。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这还要从2016年邵先生在河图公司的网站图库中国上注册账号说起,当时注册成功后,他上传了100张自己拍摄的照片。海岱文化在其公众号中选用的10张照片恰好在注册账号时被上传到了图库中国。
虽然注册账号已久,但直到2019年3月6日,邵先生才与河图公司签订协议,成为其签约摄影师。2020年6月24日,邵先生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称海岱文化被北京河图起诉了,需要签订一个授权书。
之前口头授权给海岱文化发布自己拍摄的照片,也是经过朋友在中间牵线,为了避免海岱文化被起诉,邵先生便在海岱文化寄来的授权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随后,邵先生与河图公司进行了沟通协商,河图公司撤销了对海岱文化的起诉。没成想,河图公司却给邵先生发来了一份案件撤销成本核算,称邵先生要赔付20000元的违约罚款(一张照片赔付2000元,一共十张),河图公司为邵先生提供图库维权补贴16500元,根据图库中国提供的明细,邵先生个人还需要支付5499元罚款。
成为河图公司的签约摄影师,为其图片库提供照片资源,一分钱报酬没有得到,到头来还要搭上5499元。邵先生感觉自己成了冤大头,便找到媒体希望能曝光此事,让摄影师们增强版权意识,以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河图公司自身司法风险多达2302条
案件撤销成本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核算出来的?是否具有法律依据?就此,鲁网记者电话联系了河图公司与邵先生对接的周姓负责人,接通电话得知记者的采访意愿后,周姓负责人立刻告知记者自己不方便回答相关问题,会安排法务人员与记者联系。截止到记者发稿,无河图公司法务人员与记者联系。
记者从招聘网站上看到,河图公司提供的职位有16个,其中12个是法务方面的。记者又通过查询天眼查获悉,截至7月8日,河图创意公司司法风险多达2302条,涉及法律诉讼2295条,其中绝大多数为起诉他人。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对于河图创意的这种维权方式,在微博、微信、贴吧等社交媒体上非议颇多,被不少人称其为碰瓷。河图公司同时涉五大问题,包括侵犯原创者的合法权益,乌龙诉讼,以及屡次碰瓷等,以至于有人高呼“天下苦河图公司久已”。
最高法:坚决不予保护虚构版权进行牟利行为
北京互联网法院7月7日发布了一份互联网图片版权诉讼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指出,个别图片公司或者律师专门从事图片维权诉讼,主动锁定图片权利人,利用专业软件检索到侵权行为后再向图片权利人寻求授权,以提起诉讼的方式获取不正当商业利益。对于图片公司将法务与销售混搭的行为,今年4月河图公司曾被央视抨击,“这种恶劣的勾当屡屡得逞,严重破坏市场秩序,更向公众展示了版权交易中一颗吸血的毒瘤。”
2019年,引发各界热议的“黑洞照片”版权事件后,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林广海在“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此事件称:第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应当坚持法治原则,该保护的坚决保护,不该保护的坚决不予保护;坚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但对不享有版权的照片虚构版权,进行牟利的违法行为坚决不予保护,情节严重的依法应当予以惩罚。
第二,应当严格审查照片作品的权利归属证据,并应严格依据著作权法和实施条例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审查;要严格审查照片作品首次公开发表的时间,不得仅以当事人自行标注的可修改的时间证据作为判断发表时间的依据。
第三,关于照片作品侵权判赔金额问题。应该看到,解决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数额低的困扰是人民群众普遍而强烈的呼声,著作权案件审判也不例外;照片作品的判赔金额应当以市场价值为基础,市场价值应当以涉案作品的市场正常许可费用等作为参照来确定;当市场正常许可费用无法确定时,应当以近似市场价值为参考。(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