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之约】评论:乘长风破浪,唱响新时代“大合唱”

2020-08-25 23:31:00 来源: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以勇往直前的气势塑造了自强自信的民族风格,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齐鲁文化。

  历史总是在特殊的年份给人以特殊的启迪。1939年,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首演,热情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这是黄河精神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一次出场秀。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但是山东人一直以力争上游的标准奔走在历史征程上。黄河在山东入海,更赋予山东人拥河望海的大气、豪气和底气。当下,齐鲁儿女正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各项重点任务,唱响新时代的“大合唱”。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山东地处黄河流域这一重要经济带,在经济社会发展众多领域发挥着标杆示范、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沿河一些城市从实际出发,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成功闯出富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如菏泽重点推进重点产业、乡村振兴、城市功能、营商环境“四个突破”,济宁聚力建设制造业强市,泰安努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等。在此基础上,全省上下坚持一盘棋,加强统筹性,推动黄河流域大发展整体提质增速。今年,山东财政累计筹集资金近100亿元支持构筑互联互通跨黄大通道:如水运方面,小清河复航工程加快建设,从济南、淄博到东营、潍坊,将打通出海新通道,形成沿河经济带;再如铁路方面,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段、菏泽至兰考段及济郑高铁聊城段、济南段加快建设,有力改变聊城、菏泽两市无高铁的历史。

  “黄河宁,天下平”,因水而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长期以来,黄河汛期的洪水时常让黄河滩人居无定所。黄河下游滩区,成为我国也是山东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从2017年开始,山东黄河滩区开始脱贫迁建工程,目前黄河滩区的60万居民已陆续搬迁新居,到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迁建工程,这对提升防汛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成为黄河治理史上新的重要里程碑。各级党委政府不仅解决了房子问题,顺带帮着谋划生计出路,“扶上马还送一程”,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群众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这种做法很“山东”,也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人民。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黄河治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也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山东经验”,涌现出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山东故事”。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需要“既往”,扎实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需要“开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尤其是立足山东大地、记录齐鲁儿女持续创造的崭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只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筑牢“责任大堤”,才能更好抓常抓长,久久为功。山东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直挂云帆、乘风破浪。(文/刘文晓)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齐鲁网·闪电新闻立场,仅供参考。】

  闪电新闻记者 王斐然  报道

责任编辑:徐英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