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未见的海洋保护动物重新回归 山东实施“蓝湾整治”生态成效显著

2020-09-08 10:02: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8日讯(记者 张佳伟) 记者今天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山东实施“蓝湾整治”工程,转变损害甚至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让海洋水更清、滩更净、岸更绿、湾更美、岛更丽。日照周围海域水质改善为国家海水二类标准后,大海龟、江豚、白海豚等多年不见的海洋保护动物重新回归,海洋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提升显著,成功探索了海洋生态修复新动能、新模式。

  山东省海洋局副局长王仁堂在会上介绍,山东在实施海岸带分类分段精细化管控、全面实行湾长制、完善陆海污染防治体系、加强海洋灾害防范处置等四方面下功夫,先后规划了海岸退缩线、沙滩禁采线、滨海地下水禁采线等各类海岸带保护线,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沿海市海岸带保护立法全覆盖。严格保护海洋生态保护区、敏感生态区、自然岸线等海洋生态安全核心区,规范海域开发时序和强度,目前近岸海域影响生态环境的海水养殖已基本清除。

  为将海洋环保重要指标纳入对沿海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压实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责任,山东设置了省、市、县三级湾长,实现省市县三级湾长总覆盖。同时实行陆、岸、海生态环境综合防治,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海岸带生态保护、海洋污染防治,以点源治理保流域治理,以流域治理保海洋治理。高标准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创首个国家海洋公园。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下,山东实行了浒苔源头治理、联防联控和“清浒保沙”专项行动,2008年以来,已累计清理浒苔1000多万吨,减缓了生态灾害影响。

  推进海洋保护离不开制度建设。2010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制定《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补偿费损害赔偿费征收管理办法》,2016年又修订印发《山东省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同时印发了《山东省用海建设项目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评估技术导则》;2014年编制了《山东省海域海岛海岸线整治修复规划》;2016年印发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0年)》。同时,为加强修复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定印发了《山东省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办法》《山东省海域使用金支出项目管理办法》《山东省省级海域使用金项目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等制度,沿海各市结合各自实际也制定了各类政策、规划及管理制度等。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山东也在积极推进实施“蓝色海湾”“退养还湿”等重大项目,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多亿元,整治修复岸线200多公里;拆除清理垃圾废弃物100多万立方;恢复养护沙滩40多公里,生态修复海域2000多公顷,逐步建立起海洋生态修复长效机制。“特别是潍坊市柽柳种植间作肉苁蓉模式,在有效恢复滨海湿地立体生态系统基础上,每亩可增加经济价值1万元左右,同时大幅提升了区域内海洋防灾减灾能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突出;日照市全国首例港口岸线退用还海顺利完成,恢复46万平方米金沙滩及1800多米生态岸线,周围海域水质改善为国家海水二类标准,大海龟、江豚、白海豚等多年不见的海洋保护动物重新回归,海洋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提升显著,成功探索了海洋生态修复新动能、新模式;东营市“退养还湿”40多万亩,滨海湿地“红地毯”景观重现,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多种鸟类数量大量增加,黄河三角洲区域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王仁堂介绍。

  王仁堂表示,下一步我省在海洋保护方面将采取三项措施:一是2020年启动编制《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规划》及《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二是重点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渤海攻坚海洋生态修复”“海岸带保护工程”等项目加快实施,年底前整治修复岸线不少于22公里、滨海湿地不少于3800公顷。三是探索建立海洋生态修复投融资机制,完善全省海洋生态监测评估机制,更加注重科学修复,高质量推进全省海洋生态修复工作。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海洋生态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