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几年,你变了没有?
当今中国,是变化的中国。但如果让你说说身边的变化,可能感受会有,却未必一下说清。
比如,作为一名山东人,就山东这几年到底变化了没有,却是不一定能够说得出几条的。
山东,中国GDP前三的经济大省,上接京津冀,下连黄河三角洲,名声在外,地位重要,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风向标。尤其这几年,山东肩负全中国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艰巨任务,清楚吹响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号角,其走向变化万众瞩目,牵动人心。
那么,山东这几年,到底变了没有?山东人民的生活,变了没有?
还是让我们用12项重要数据标志看看山东这几年到底变了没有。(看完你就知道,关于山东的变化,好像最近还没有像我整理得这么全的了吧)
一、山东新旧动能初步见成效了吗?
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综合试验区落户山东。当时,山东公开表态:“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
就三年初见成效的承诺来看,山东这几年还是动作频频、效果不错的。
比如,落后动能加快出清,其力度堪称大手笔。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近200家压减到85家,2019年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21.9%。比如,传统动能持续提升。钢铁、石化、铝业等重大产业布局加快调整,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世界高端铝业基地、先进钢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再比如,新动能加速壮大,其亮点频频出现。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3个、8.1个和4.5个百分点,“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4.5%提高到28%。
再比如,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其变化颇有惊喜。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十强”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7个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可见,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变化。
当然,当前山东仍处于动能转换胶着期,新旧动能转换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好在,趋势还是好的。
二、创新型省份建设得怎么样了?
经济行不行,科技是支撑。率先跻身创新型省份前列,这也是近年来中央给山东的重要要求。看看这几年山东新闻联播,省领导参观科技场所的新闻可真不少。据公开查询,2019年,山东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4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6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0.1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2329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08件;全省登记技术合同35505项,成交额1152.21亿元;近三年,山东省共获得69项国家科技奖励,居全国前列。浪潮集团研发出的全球计算性能和密度最高的人工智能服务器。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实现突破。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给予山东充分肯定,认为山东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
三、山东对外开放搞得怎么样了?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把山东打造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两年来,山东这项工作搞得怎么样了?
2019年,山东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获批,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对开发区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永久落户,与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形成机制化安排,全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全国排名由第6升至第4,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由势到实。
2020年,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构建起山东高水平扩大开放的“四梁八柱”,为全省上下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现实路径,增强了攻坚克难的信心。
2020上半年山东出口增幅好于全国3.6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4.4%,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增长135.9%,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26.6%。前5个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高于全国7.2个百分点。
疫情形势下,山东进出口堪称全国经济的一个亮点。
四、经略海洋任务完成得如何?
更加注重经略海洋是中央交给山东的硬任务。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近年来,山东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山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46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9%,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19.4%提高到2019年的20.5%;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3%。海洋三产比重由2015年的6.8:44.5:48.7优化调整为2019年的4.2:38.7:57.1,海洋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2020年,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沿海5市一体化发展,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希望山东的海洋建设持续推向深海、推向深处。
五、山东的农业如何了?
山东是农业大省,称之为全国粮仓也不为过,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山东粮食生产连续6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2020年夏粮产量2565.2万吨,比上年增加11.9万吨,“山农糯麦1号”、“济麦44”分创全国特色营养小麦、强筋小麦品种单产最高纪录;“山农28号”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烟台苹果”“寿光蔬菜”获批创建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海洋牧场达到44家、占全国的40%。2019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1234.5亿元,同比增长7.3%,连续21年领跑全国。
农业之外,山东在乡村文化建设上,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29个、数量居全国首位。181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2019年全省文明达标村覆盖率达到83.77%。
乡村生态环境更好了。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已完成1075万户,完成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53万公里。
山东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也是个大动作,选派6654名干部、组成638个乡村振兴服务队,服务3310个村;累计选派5万余名第一书记,带着钱、带着政策帮助农村抓党建、促发展,真心不错。
六、山东的脱贫大考成绩如何?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山东的脱贫攻坚战,其出名的基本方略叫做: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据了解,到2018年底,山东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9年,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要求,把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聚焦重点领域,紧盯短板弱项,较真碰硬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截至2019年底,全省有脱贫享受政策人口197.9万。
总体上看,山东的脱贫攻坚战还是杠杠地。全面实现小康,一个也不能落下啊。
七、山东的天更蓝了吗?
生态环保建设是中央下达的三大攻坚战任务之一。这几年山东的天更蓝了,相信大家是有共同感受的。
据了解,至2019年底,山东已有PM2.5浓度下降比例、优良水体比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比例4项核心指标提前超额完成攻坚战目标。
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全省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从以往的“奢侈品”成为“日常品”。水环境质量方面,渤海区域水质优良面积同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今年1—6月,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416家企业完成了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提标改造,4800余家工业企业完成无组织排放综合整治,7500余台(座)工业炉窑完成治理,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8.8万余家。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小时候经常欣赏到的纯净天空,时隔多年又回到了现实,成为朋友圈经常晒出的幸福。
八、山东的教育更加公平了吗?
山东近年颁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00多万个,整治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1819所、无证幼儿园10342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由2012年的67.3%提高至90.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2。
着力解决“城镇挤”问题,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含高中)3951所,新增学位338万个,大班额比例由2014年的23.49%降至5.31%,超大班额全部消除。
面向乡村陆续实施了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211工程”、图书配备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及全面改薄工程,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质量不断提高,城乡、校际均衡程度不断提升,全省137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评估认定。
2017年以来,省财政投入专项经费118亿元,重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获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筹建康复大学、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立项建设省一流学科53个、培育建设重点学科11个、应用型专业(群)155个、一流专业529个。截至目前,我省23所高校的8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省属高校51个学科,是2017年的3.2倍。获批国家一流专业213个,居全国第六位;其中省属高校157个,居全国省属高校第3位。
职业教育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数位居全国第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总数连续位列全国第一。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数46项,位列全国第二。15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总数位列全国第二。在国务院首批激励的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份中,山东作为6个省份之一入选。
说山东是教育大省,是不为过的。
九、山东的风险化解得怎么样了?
要说风险问题,这几年山东碰见的可真不少,但基本上都安安稳稳地走过了。
去年以来,山东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一大批沉积多年的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19年底,省交办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截至2020年6月底,省交办5年以上信访积案化解89.3%,5年以下信访积案化解92.6%。据说,山东的化解积案是由省领导带头做起的,省领导带头接访,实实在在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山东处理恒丰银行风险问题堪称典范,恒丰最终“涅槃重生”。2017年11月底,恒丰银行发生“蔡国华案”,银行面临巨大风险。山东扎实稳妥有序推动恒丰银行改革重组,2019年12月底,恒丰银行剥离不良资产,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央汇金公司出资600亿元、山东省政府出资360亿元,恒丰银行改革重组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截至6月末,恒丰银行贷款余额4980亿元,较年初增加596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总体经营管理走上了平稳有序的道路。
上周,中国银保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亮在中国银保监会公众号专门发表文章,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金融管理部门和(山东)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完成市场化改革重组,恒丰银行已经从一家“坏银行”变成一家“好银行”,成为改革重组的成功案例。
这个,山东拿的可是真金白银,确实功不可没。
十、山东的营商环境变了没有?
山东这几年在优化营商环境问题上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的。从前几年的营商环境思想大讨论到各部门各单位流程再造,从思想到目标,到各级领导挂帅推动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山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是全方位的。
比如,以流程再造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为破解大数据既不统又不通的问题,山东专门搜集研究比照广东、贵州、浙江等省大数据管理运营模式,研究形成《加快破解流程再造中的大数据制约》,提出构建一体化推进体制、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数据资源体系、建立管运分离运行机制等治本举措。
比如,山东专门学习研究山西、深圳做法,提出改革工程图审流程的措施建议,在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地开展取消图审试点,并提出2020年全省取消施工图审查或缩小审查范围。
针对机关工作运行中存在的职能不顺、协同不畅、上下梗阻等问题,山东学习借鉴广东、上海、浙江等地探索尝试,就优化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和不同层级之间的运行流程,实现“一次办好”目标,提出15条改革措施,形成《推进省直部门(单位)高效有序运行实施方案》。
如今,济南一个企业最快50分钟开办完成、聊城市承诺开办企业2小时办结、泰安五个许可事项一次办结、淄博开办药店实现“一证准营”,这些做法已经成为山东审批常态,一次办好、一网通办正在变成现实。
同时,山东对历史遗留问题不遮不盖。一些企业和政府长年的诉讼拉锯战也在加快推进解决,该赔的赔,该判的判。像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等,专门成立专班要求年底前全部解决。
山东的营商环境正在努力变好。
十一、山东的交通设施优势是否还在?
曾经,全国道路看山东。山东的路多年来一直是山东的骄傲,但前些年一度慢慢丧失优势。这几年,山东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走在全国交通设施建设的前列。
投资创历史新高。2020年上半年全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完成超千亿专题。2020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1842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任务,建设规模和投资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近期,为抗击疫情带来的影响,更有力地服务全省“六稳”“六保”工作,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完成1842亿元的基础上再加码,力争全年实现投资2317亿元。
上半年,山东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克难、强力推进,交出亮眼答卷。23条在建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加快,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济南至泰安、济南大东环等14条、1046公里新建和改扩建高速公路将于年内建成通车,届时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400公里,重回全国第一方阵。2020年底,高铁将超过两千公里,山东步入全面修建高铁的快车道。
交通设施的大规模投资和建设,彰显山东经济大省实力。
十二、山东水利工程的短板补齐了没有?
长期以来,山东遭受台风、洪水等灾害的危险一直存在。前几年温比亚台风、利奇马台风的威风大家记忆犹新。灾害的背后是山东水利工程存在的巨大短板。
投资水利投入大、见效慢,对拉动经济的直接作用不明显,因而,也更加考验一个省的责任担当、决策定力。
这几年,山东下决心投入巨额资金补齐水利工程短板,默默无闻干好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2018年“温比亚”台风期间,小清河下游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2019年“利奇马”台风期间,小清河全流域发生洪水,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内涝。之后,山东决定实施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截至6月30日,41个项目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完成主体工程投资42.65亿元,工程建成后,干流和分洪道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以上,7条主要支流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4处蓄滞洪区将实现安全分洪。
前几年寿光水灾反映出弥河防洪治理能力不足。山东也投入巨资大力治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岸坡防护等。截止到5月30日,潍坊市弥河治理提升工程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目前完成投资11亿元。工程完工后,冶源水库上游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冶源水库下游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此外,山东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山东段干线工程、引黄济青工程、胶东调水工程、黄水东调工程等方面也不吝投入,大力推进,为青岛等地提供了优质水资源。
前进的道路上总是充满困难和问题。好在,山东在变。
作为一名山东人,衷心希望山东越变越好。
因为,它是我的家乡。
(以上数据皆来自官方网站或公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