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学习时报》发表文章: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实践积极作为

2020-09-30 12:31:00 来源:学习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9月30日出版的《学习时报》发表文章《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实践积极作为》。全文如下: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发展规律、敏锐洞察历史大势、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新发展格局,既以国内供给质量的改善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又以国内需求的壮大为全球资本、技术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这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必须深刻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主动作为、创新求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着眼增强内生动力,做足“激活内需”大文章

  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好满足国内需求,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山东人口超过1亿,消费总量全国第二,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必须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定不移扩消费、强投资、优供给,让各类市场主体共享山东市场的“大蛋糕”。

  积极拓展消费空间。着眼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文旅、体育、家政、康养等服务消费提质,促进汽车、家电、餐饮购物等实物消费升级,有序改造提升城市步行街,补齐城乡消费基础设施短板。鼓励发展宅经济、假日经济等,加强创业扶持和就业培训,促进群众灵活就业。聚焦卫生防疫、基础科研、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力度,促进公共消费。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坚持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构建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的“四新”产业发展生态,助力产业升级。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开展5G、数据中心、特高压等重点行动,建设智慧农业、智慧工厂、智慧文旅等领域应用场景,努力创建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城镇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乡村道路、饮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按照“一群、两心、三圈”布局,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济南、青岛两个中心城市,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积极提升供给质量。供给既能优化需求,又能创造需求。应以更大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更加注重标准引领,更加注重品牌建设,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智造”“山东创造”转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升教育、医疗、养老、金融等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发挥海尔卡奥斯、浪潮云等优势,构建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引领区,打造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带动区域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着眼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安全稳定产业生态

  必须眼睛向内,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构建优良产业生态。山东产业门类齐全,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197个工业中类。近年来,我们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我们将充分发挥制造基础优势,以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业生态区域化为重点,打造完善的制造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

  努力在补链上取得更大实效。实施产业固基强基工程,一个产业一个产业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找准产业链中关键装备、关键部件、关键产品等“卡脖子”环节,积极打通产业链堵点、连通供应链断点,做足做好优化提升文章,把短板补齐、把长板拉长,培育区域性特色产业生态。

  努力在扩链上取得更大实效。对此,关键是把握处理好开放与自主的关系,既立足自主可控和国内大循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又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加快培育开放型产业链,在更大范围内聚集要素、配置资源。我们将持续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探索产业分工新机制,加强产业链合作。建设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拿出100平方公里产业净地,面向全球加快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吸引更多全国全球产业链高端企业或技术落户山东,形成产业链供应链高度协同、集约、高效的现代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努力在强链上取得更大实效。着眼长远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融通互促的“1+N”发展格局。“1”即产业带动力强的链主企业,特别是瞄准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千亿级甚至数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打造制造强省“四梁八柱”,提高核心竞争力。“N”即配套领域众多单项冠军,聚焦行业细分领域,挖掘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促进区域产业生态良性循环和自我演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链条,让山东产业生态更优、产业质量更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强。

  着眼打通经济循环,畅通互联互通大通道

  只有互联互通,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循环起来,才能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力。山东拥有“一带一路”海上和陆地十字交汇的优势,是连接日韩和欧亚大陆的重要桥头堡,构建交通便捷、物流畅通、陆海联动、服务全国的网络通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连通。这些年,我们谋划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环鲁高铁网,高速公路通行条件大幅改善,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高。我们将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四网融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力争到2022年全省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进一步大幅增加,形成内外联通的交通网络。

  着力深化陆海联动。整合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今年上半年吞吐量、集装箱量、效益三大指标均逆势增长。积极推进“四港联动”,打造国际中转港,提升“齐鲁号”欧亚班列密度和效率,加强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互联互通,着力构建黄河流域乃至北方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健全完善物流体系。加快构建生产、运输、仓储、流通、配送全链条服务,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更加顺畅“买全球、卖全球”。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加工装配基地和物流产业园区等平台,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境外市场开发、“海外仓”建设。

  推动流通创新发展。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积极发展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线下经营主体加快应用新理念、新平台、新技术、新设计,推动传统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做强冷链物流,扩大农产品流通。鼓励流通企业研发创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着眼集聚优质资源,搭建开放合作高位平台

  接下来,山东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将上合示范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我们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积极推进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建设,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等系列活动,开放层次水平不断提升。面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用平台思维做“乘法”,努力打造对外开放制度创新、高端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合作、国际地方经贸合作、人才集聚发展、区域协同开放、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八个新高地”。

  以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为依托探索更加自由便利的政策。制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工作指引,建立前沿新兴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管理规则标准,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要素和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平台、国际贸易航运枢纽,促进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流动自由、运输自由、人员停居留和就业自由、数据流动自由。

  以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为依托放大示范效应。在国际物流通道、海关监管模式、外汇管理、人员出入境、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开展全流程制度创新,面向东北亚和“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积极扩大进口,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以及上合组织国家中小企业,搭建对接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国际客厅,发展特色服务贸易、“丝路电商”,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依托强化引领带动。持续强化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加快建好国际招商产业园,加强与全球科技、产业、资本、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以区域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山东和黄河流域各省区带来了千载良机,我们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加强陆海联动开放合作,带动实现黄河流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着眼亲商富商安商,打造便捷高效优良环境

  形成新发展格局,关键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必须要有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保障。我们发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流程再造、人才制度、科教、财税金融、资源环境、企业改革、开放倒逼改革、优化法治环境等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为各类要素跨境流动提供便利、降低成本,打造有利于市场主体成长的肥沃“土壤”。

  让投资贸易更便利。在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劳工权益、服务业开放、数字贸易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降低外资在金融、保险、物流、研发设计、教育卫生、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准入门槛,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让市场竞争更公平。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对内资外资企业、国企民企、外来本土企业、大企业小企业、新企业老企业一视同仁,健全“接诉即办”“免罚清单”“法律服务代理”等机制,建立政府失信责任追溯和企业合法权益受损补偿救济机制,将营商环境的具体要求上升为地方性法律法规、转化为可问责的制度规则,打造一流法治环境。

  让政务服务更高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市场化思维,更加善于用市场逻辑谋划和推动发展。深入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大幅提升行政效能。今天的山东,省级1228项事项全程网办,1830项“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由2016年20个工作日到现在1日办结。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努力让每一位到山东的投资者更顺心、更舒心、更安心。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根本在于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一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山东担当,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