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山东:因地制宜,探索脱贫攻坚齐鲁样板
秋末冬初,记者跟随“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山东省枣庄、济宁两市,采访当地脱贫成果。
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促发展
11月中旬,山东枣庄白天的气温只有5℃左右,行走在山亭区翼云石头部落里,依然可以看到往来的人群。特色民宿里,住着从外地前来游玩的客人。经当地居民介绍,这座建成有200多年的小山村名叫兴隆庄,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因为娶不到媳妇,被当地人称为“穷命村”。
枣庄市山亭区翼云石头部落里正在上演地方戏曲。(央广网记者 刘海奎摄)
如何脱贫,因地制宜是关键。为了彻底扭转贫困的局面,近几年,枣庄市山亭区尝试对这里进行保护性开发。当地政府对旧村实施了整村搬迁。投资2600万元,建设了1.2万平方米安置房,将全村102户原村民全部搬迁到水、电、路设施齐全的小康楼,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再着力把村庄旧址塑造成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更好地发挥其资源性效益。
兴隆庄生活着102户366位村民,其中贫困户有13户38人。依托鲁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资源优势,兴隆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旅游扶贫为主,兼顾实施合作社种植、光伏扶贫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实现精准脱贫。
村里正在上演精彩演出。(央广网记者 刘海奎 摄)
在距离兴隆庄村六十六公里之外的葫芦套村则是通过旅游开发,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一改往日交通闭塞、进出困难、地广人稀、树多村穷的面貌。
“从前,葫芦套村缺少高标准的道路资源,核桃、花椒运不出去,全村1000多口人守着绿水青山受穷,有一半以上外出打工。”当地扶贫干部介绍,把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走出旅游发展助脱贫、精准扶贫兴旅游的道路成为脱贫的关键。
2015年,葫芦套村以省级财政乡村连片治理项目资金1100万元作为起步资金,进行了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重点实施修路、户户通等“五通十有工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收获了旅游投资公司的青睐。村里建了石佛山寨休闲养生度假项目,还招引了旅游公司投资3000万开发葫芦村核心区域,主要建设乡村精品民宿、滑索、悬空玻璃栈道、四季花园、葫芦乐园等项目。村中南山崮崖上的南山玻璃栈道,是枣庄的第一条玻璃栈道,也成为葫芦套村一个标志性旅游建筑。
葫芦套村的葫芦纪念品。(央广网记者 刘海奎摄)
游客越来越多,村子也变得热闹起来,当地居民开始思考多元增收新途径。他们先后引进了食用葫芦、观赏葫芦、把玩葫芦等多个品种,让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天然葫芦套美景,还能欣赏别具特色的葫芦艺术品,蕴含吉祥寓意的葫芦,现在成了这里发展旅游的一张新名片。人气旺了,村民不用为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发愁了。板栗、核桃产量还不够游客采摘,再加上游客临走要捎带的土鸡、笨鸡蛋、花椒等,农产品足不出户就已卖完。
几年的时间里,葫芦套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从自有田地果园收入、合作社分红、企业分红与资金扶助、企业用工收入、固定区域农产品销售五个方面获得拓宽,贫困户的收入有了坚实保障。
多措并举,推广特色农业助脱贫
如何从土地里增收,是济宁市泗水县南仲村村干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村民姚运宽正在展示大棚里的火龙果。(央广网发 王茂林摄)
在村民姚运宽的大棚里,他正向记者展示自己种的火龙果。姚运宽告诉记者:“我现在有20个大棚,除了种草莓还种火龙果,火龙果一年四季可以采摘,比草莓大棚挣的还多,我自己致富的同时,还能带动村里妇女就业,一个月两千多块钱,让她们也增加了收入。”
草莓卖到30块钱一斤,每个棚纯利润接近4万元。尝到甜头的村民越发积极,如今村里种植草莓和火龙果的大棚有76个,并在2016年摘掉了省定贫困村帽子,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将过百万。现在南仲都村每年都拿出至少5万元组织村民集体外出学习。
在南仲都村的带动下,目前泗水县已发展温室大棚6700多个,带动5000多人发家致富,年产值超过2.4亿元。
在山东枣庄驿城区大理峪村,石榴树正成为当地种植户的“摇钱树”。
枣庄峄城区大理峪特殊的地形构造,造就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然的生物群落。这里拥有着罕见的1000余亩、2万余株石榴古树群落,石榴树龄均在200年以上,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研究保护价值。
目前,大理峪石榴休闲庄园已经建成了高标准的石榴繁育中心、石榴标准化种植基地,盖起了玻璃温室大棚2座、薄膜温室大棚1座、冷棚11个、农家乐1处,发展了高标准石榴新品种种植50亩,石榴扦插试验种植5万株,生产优质石榴100吨,实现年销售额350万元,年提供扶贫收益58万元,带动2个镇86个村1785户3895人稳定长久脱贫。
模式创新,探索精准扶贫新途径
“扶贫也得扶志。”在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青莲村第一书记沙雪雷看来,通过打分的形式让贫困户主动脱贫又能兑换生活物资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村民正在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央广网记者 刘海奎摄)
2019年8月初,青莲村率先成立了贫困户“美好生活互助会”,21户贫困户组成6个小组,经过民主推荐选出了小组组长。在扶贫专干的带领下,小组组长不定时到贫困户家里进行检查帮扶并现场打分,打分采取30分制,个人卫生及居住环境满分10分;美德建设满分7分;政策掌握满分9分;内生动力4分。
“互助会成立运转之后,贫困户相互之间有了比较,部分得分较少的贫困户一看积分少,也纷纷主动整理家居环境。现在保持家居环境整洁深入贫困户心中,增强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沙雪雷介绍,从去年8月份至今,互助小组在进行打分综评后,共发放给贫困户6000多分的积分卡。贫困户手持互助会发放的积分卡,就能按照1分1元钱的标准到爱心超市免费兑换商品。
工作人员正在直播销售石榴产品。(央广网 记者 刘海奎 摄)
邹城市动员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的企业、个体大户,开发专项“虚拟岗位”,每个岗位认领帮扶一名贫困人员,每月发放一定的扶贫补贴,是邹城市帮助贫困人员实现“虚拟就业”的另外一种方式。山东友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就业需求,提供“虚拟岗位”50个,其中10个岗位由贫困户亲戚邻居在集团公司就业,“一对一”帮扶贫困户,企业每月向贫困户发放100元岗位补贴;剩余40个“虚拟岗位”由企业开发,认领帮扶一名贫困群众,每月发放100元的工资性补贴,直接打入银行卡内。
枣庄市峄城区变“输血”为“造血”,充分发挥中国石榴之乡、鲁南“菜篮子”基地优势,探索“1231”消费扶贫模式,通过建设创新平台、健全推广队伍、打造产品品牌,畅通了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线下通过注册“榴乡峄州·精准扶贫”产品商标,提高市场辨识度和消费者认知度;线上采取直播带货等形式,向全国统销统供特色扶贫产品。积极对接淘宝、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企业,依托现有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扶贫微信公众号和扶贫频道开展专项营销,扶贫收益67万元。
据介绍,山东按照“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布局,建立起高效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推进体系、政策体系,做到扶贫问题优先研究、扶贫投入优先保障、扶贫项目优先安排。2018年山东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在此基础上山东深入巩固扶贫成果,2019年起,通过重点提高脱贫质量,贫困发生率基本“归零”,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