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山东省曲阜市武家村乡村文明建设纪实
山东省曲阜市武家村,一个深居孔子故里,普通的小山村,近年来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美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示范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村”,今年5月,武家村又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武家村通过开展文明实践,传承优秀文化、倡树社会新风、探索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走出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曲阜市委书记刘东波表示。
三十年好习惯坚守不变
10月28日一大早,武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明礼堂”里,迎来了开放使用后的第一对举行婚礼的新人。村干部当司仪,村支书当证婚人,志愿者当“忙客”,村文艺队当演员,家风牌匾当贺礼……这场简约而不失浪漫的“中式婚礼”,虽然没有奢华隆重的仪式,却多了不少义务服务的志愿者,更收获了全村数百名乡亲的祝福。
“武家村,文明传;重仁德,讲孝贤;新风尚,比学赶……”婚礼上,一对新人背诵起武家村的《新编三字经》。参加婚礼的村民们说,这《新编三字经》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能背上一段。特别是婚嫁新人,现场背诵是“既定程序”,必不可少。
婚礼现场,接过村干部递上的“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家风牌匾和“武氏家训”,新郎武鹏举动情地说,想办一场简单而有意义的婚礼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以后会把这种婚庆新风尚在亲戚朋友中接续传递,发扬光大。
据介绍,武家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村子里大多数人家为武姓,不仅好传统好家风代代相传,而且新时代文明之风更是接受快、坚守好。
“当年,鹏举的父母也是在村里举办的集体婚礼上举行的仪式。”村党支部书记武波介绍,当时提倡讲文明、树新风,全村8对青年主动报名参加集体婚礼。婚嫁节俭,厚养薄葬之风在武家村早已深入人心。
据悉,武家村是曲阜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村,2018年4月,武家村整合乡村记忆馆、儒学讲堂、文化广场等阵地资源,开展起“讲、评、帮、乐、庆”为主题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除了儒学讲堂、文化演出、政策宣讲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还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当成了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有效载体。
为使村风民风永远传扬,武家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起“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室”,专门设立一面“家风墙”,梳理总结了17个姓氏家族的家风家训。很多村民自觉把家训悬挂于屋子里的醒目位置,成为不断学习、遵循的社会生活准则。
“相约黎明”誉满“孝和之村”
“几乎每天都有游人慕名前来,感受村风民情,体验武家村的优良传统。”武波指着站在“‘孝和之村’文明墙”前的一行游人说。文明墙镜框里镶嵌的一个个善德、孝贤故事让游客们驻足观看。
武家村有着数百年尊老爱幼、乐善好施、邻里和睦的好传统,“孝和之村”因此得名。近年来,伴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武家村以“孝善文化”为原点,通过一系列志愿活动、实践项目,让孝善文化得以深化和升华。
“相约黎明”就是武家村根据老年人特点推出的一项关怀、服务老人的“特色品牌”。
武家村现有独居老人23人,如何保证这些没有儿女照顾的老人得到应有的照料?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全村大会上,有村民提议每天早上去和独居老人打个招呼,帮着做做早饭,打扫打扫卫生,以排遣老人们的孤独,得到了一致认同。这个倡议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村里的7名党员和志愿者组成了“专职服务队”,每个人包保3到4位独居老人。
采访中记者看到,“黎明之约”不仅把老人从起床到“日间照料中心”再回到家中的“空窗期”缩短了,更给予了他们意想不到的情感关怀。村里84岁的独居老人王保田早晨醒来第一件事,也是他最期待的事,就是能见到“专职服务队”里的“小兄弟”武怀桐。
“别管晴天雨天还是雪天,小武天天早晨来看我,忙里忙外。”王保田夸个不停。老人的儿子在外地打工,几年不回来一趟,老伴儿去世,王保田因年长又无人照料,被列入武家村“相约黎明”服务对象名单。武怀桐则是村里“相约黎明”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他们之间有个约定:每天清晨7点半在老人家中见个面,帮老人拾掇家务。
“黎明之约”过后,王保田便去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活动,那里有书画室、健身房、棋牌室、餐厅,一天的幸福生活在此度过。
曲阜市成为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村以后,在全省率先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武家村作为首批试点村,围绕关于独居老人的诉求,建起了“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食堂”,全村独居、困难老人从此走进“幸福之家”。
如今,村里又相继推出“民享资源库”等特色实践品牌,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菜送药、上门理发等服务,党员、干部、志愿者成了老年人的“亲人”和靠山。
文旅融合虚实相应今古同框
走进武家村,独特的乡音伴着优美的景致,让人感受到从这里升腾起的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谈到今年5月武家村入选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时,武波说:“乡风建设主要是学风兴起。不学习就像掐了头的蚂蚱,不知道向哪儿飞。班子方向明,才能带领群众走正道。”
党员干部一心为民,全村群众就会为党支部、村委会工作注入正能量。5年多来,村民为全村发展贡献“金点子”406条,涌现出好人好事520件(次),实现社会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上访率全部为“零”。
11月5日上午,在武家村“文明礼堂”记者看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学习要点赫然上墙。党支部成员正在为第一批党员、干部、党团积极分子、群众代表等100人讲解“五中全会精神”。在现场,群众代表武刚深有感触地说:“公报精神让俺心明眼亮,建设家乡我们更有干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武家村在建设乡风文明的过程中,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之路,形成了“观光线带动、大项目支撑、民俗文化体验”的文旅新框架。同时,借助孔子故里优势,规划建设了民宿、餐饮、特色作坊等,让外来游客游三孔、逛圣境、吃住武家村。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故事“九龙山传说”“白马河传说”“编笆结枣”“锯树留邻”等系列民间民俗故事,让乡村游内容不再单调、空洞。
在圈内有“徐霞客”美誉的济南市槐荫区游客陈硕,曾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过200余篇游记、散文。“十一”期间,酷爱乡村游的陈硕一到武家村,就被这里的乡风民情、古道街景和传统文化所吸引。
“这里让人流连忘返。”陈硕表示,“武家村最美的是人文景观,在和村民的交谈中深深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守正好学’‘文明向上’。”
采访结束时,“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阵阵诵读声,从宽大的“文明礼堂”里传来,萦绕在武家村里。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丁永宏 梅 花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