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一增一减”,山东滩区村奔上小康路
做好“土地”文章,收入增了;得益于旧村台改造工程,花销减了——
“一增一减”,滩区村奔上小康路
大图:高家村中草药种植基地。 小图:高家村村台一角。(□记者李明报道)
□ 本报记者 李 明
本报通讯员 李怀苹 任万帅
眼下,利津县山东养仕康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大棚里可食用仙人掌和无花果依旧长势旺盛。看着这喜人的场景,利津县北宋镇高家村党支部书记高占明说:“我们要继续做好‘土地’文章,和乡亲们一起建设黄河滩里的‘美丽宜居乡村’!”
说起做“土地”文章,高占明打开了话匣子,“如果前几年的时候来我们村,这一片还都是玉米地,忙活一年每亩纯收入不足400元。随着土地流转,原来每家每户的‘一亩三分地’成了‘香饽饽’。”
高家村地处黄河滩区,紧靠黄河,土壤肥沃。但由于土地分散、闲置率高,再加上种植的大都是传统作物,收益一直不高。“村里种地的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有些土地荒了好久,特别可惜。”几年前,山东养仕康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军来考察时,一眼就看中了高家村高品质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引灌水条件,当即准备到高家村投资兴业。
消息一传开,村民们议论纷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大伙儿都担心得不到好的保障和回报,只有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才放心。”对此高占明感受颇深。为打消村民的顾虑,党员们到各家各户了解大家的想法。村干部朱建强告诉记者,除了帮村民算好经济账,他们还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读工作,慢慢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最终,该公司与高家村达成合作,建设了3000亩的集中草药种植、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中药材田园风光综合体。接着,企业为村里修缮了生产路,疏通了灌排沟渠,并优先录用村民到企业务工,土地收益翻了几番,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双份钱”。“土地流转让村民实现人均增收800元,村集体每年也能增收1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500余名群众打季节工。”高占明告诉记者,“今年,我们还注册了‘高家台’商标,准备和东营一家公司合作成立高家台纯净水厂,这个厂子建起来后,每年能给村里增加10万元的收入。”
收入增了,花销却减了。得益于旧村台改造工程,高家村村民终于不再为攒钱盖房发愁,以前隔几年就要攒钱建房的花销没有了,靠着这“一增一减”的经济账,高家村村民奔上了小康路。
高家村是典型的黄河滩区村,村里距离黄河岸边最近的一户只有200米。今年81岁的村民高新志记忆中最少搬了5次家。“小时候每年雨季黄河水都会漫到村里来,地里边、房台上、甚至家里面都是水。”高新志回忆,漫水严重的时候地里庄稼几乎绝产。大水冲毁的房屋只能重建,“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魔咒一直困扰着高家村村民。“攒点钱不敢花,预备着修房子,不够还要借,村民不仅没余钱,家家都有债。”然而现在,旧村台改造给村民们吃上了定心丸。
2017年,我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出台,高家村旧村台改造就在其中。在对旧村台采用四棱砖加固的同时,村内大小巷道以及联村路也全部实现硬化,房屋外墙统一粉刷并喷绘了精美墙画。
自此,村民们不用再为搬家、修房发愁,以往最大的开销减掉了。“村里还通上了自来水,安装上了天然气,公路修到家门口。”高占明说,目前,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该区域内黄河滩区8个村进行了村庄规划,整个片区将按照田园综合体和精品民宿、特色小镇的标准打造,建设集生态防护、特色种植、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沿黄乡村振兴产业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