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粮食总产量达1089.4亿斤 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2020-12-16 10:4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6日讯(记者 冯明月)16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山东扛牢农业大省责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89.4亿斤,比上年增加18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6%,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粮食总产量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棉花生产保护区5650万亩。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6113万亩。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89.4亿斤,比上年增加18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6%,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贯彻落实中央“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的指示要求,坚持非洲猪瘟防控和稳定生猪生产两手抓,生猪存栏在全国率先实现止跌企稳,自去年8月份以来连续平稳回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量达到2623万头,恢复到2017年的86%,预计明年年底恢复到常年水平。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花生产量分别占到全国9%、10%、11%、13%和16%,稳居全国前列,“菜篮子”“果盘子”供给充足,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技术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85%,高于全国近17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8%。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家庭农场达到8.28万家,农民合作社22.41万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共有13.6万家,今年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预计超过1.5亿亩次。农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首个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落户潍坊。农产品出口逆势上扬,截至10月,出口额1020.9亿元,同比增长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合作持续深入,2019年,全省农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规模分别达到196.3亿元和357.4亿元,多元开放的农业对外合作格局加快形成。

  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75元,较2015年增长37.5%,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由2015年的2.44:1缩小到2019年的2.38:1,低于全国2.64:1的平均水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对农民增收形成有效支撑。

  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过万家,创建寿光蔬菜、烟台苹果两大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5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9个,省级以上田园综合体46个,初步构建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产业园体系,产业融合发展载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日趋完善,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显著增强。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系列战役,全省农村清理生活垃圾1200多万吨,村容村貌发生较大改观。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一类地区农村改厕覆盖率达到90%以上。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5%以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达到30%以上,基本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4.7%、20.53%,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9.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6%,农膜回收率达到89.4%,提前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目标。

  农业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99.86%的村(组)完成成员身份确认,99.75%的村(组)成立了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并完成登记赋码,99.55%村(组)完成股权证书发放。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890.4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42.3%。推进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确定了济南市长清区等28个县(市、区)进行先行先试。扎实推进县域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现交易额247.7亿元。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日益完善,流转管理和服务不断强化。加大农业保险改革力度,2019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33.58亿元,提供风险保障800多亿元,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承保覆盖率达到75%以上。

责任编辑:鲁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