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三五”时期财政改革成果丰硕 全省财政收支年均增长4.5%,规模居全国第五位

2020-12-23 17:07:00 来源:山东发布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介绍“十三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财政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五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着力提升财政治理和服务效能,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年来,财政收支持续增长,财政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全省财政收支规模也连创新高。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552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6527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五位,年均增长4.5%。全省收入超过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的县(市、区)分别提高到10个、28个、56个,基层财政实力明显改善。随着财政收入稳步增强,全省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加大。2016-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完成8755亿元、9258亿元、10100亿元和10740亿元,连续突破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6.8%。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财政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和挑战,一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0.1%。在严峻形势面前,全省财政部门迎难而上、共克时艰,财政运行呈现全面恢复、持续向好的态势。1-1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9%,预计全年实现正增长,好于预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年来,财政调控多措并举,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各级对财政调控的认识不断深化,财政调控手段和方式不断完善。特别是近年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我们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综合运用税收、转移支付等激励约束手段,加大精准调控力度,有力支持了高质量发展。减税降费力度空前。在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税费减免“规定动作”基础上,创造性推出一系列减税降费“自选动作”,2019年以来全省累计减税降费5132亿元,切实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政策体系创新集成。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相继推出稳增长20条、扩消费40条、推转型15条、促民营10条等激励措施,出台了支持新旧动能转换“1+5”财政政策体系,今年又从强化财政体制导向、支持产业集群、加强基础支撑等方面,制定出台了支持八大发展战略财政政策,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资金保障突出重点。积极转变理财观念,不断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比如,五年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804亿元,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以来全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639亿元,支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融资渠道多式多样。通过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引导基金、政府债券、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带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和公益事业,放大了财政支持效果。目前,全省共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545只,实现投资2036亿元,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4740亿元。

  ——五年来,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投入连年只增不减,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是民生政策出台多、民生投入力度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的五年。重点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全省教育支出累计完成1万亿元,支出占比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累计支出分别超过6400亿元和4400亿元;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23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6.23%,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从解决教育、就业、医疗等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入手,连续两年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特别是在今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努力克服财政收支矛盾,全面提高了我省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困难儿童四大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五年来,财税改革深入推进,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十三五”时期,各级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紧抓实抓财税改革不放松。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强化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发力,在预算管理、财政体制、税费制度、支出管理等领域,推出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意义的改革举措,财政治理效能明显提升。预算管理更加规范。以“两放权、两统筹、两转变、两规范”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改革全面实施,“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有序推进,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加快建立。财政体制更加优化。实施新一轮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将省财政直管县(市)范围调整扩大到41个,既为各市发展减轻负担,又为薄弱县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2019年,41个直管县人均支出水平增长6.9%,高于全省县级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相继推出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转移支付制度激励约束功能更加凸显,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初步构建。税费制度更加完善。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资源税改革顺利实施,环境保护税启动开征,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政策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实现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零收费”,税费调节引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支出管理更加高效。大力推进专项资金“整合提质”,涉农领域、科技领域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实现重大突破,省级专项资金大幅压减到39项。“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实施“4+11”等财政工作流程再造,财政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五年来,财政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理财效能不断提高。“十三五”时期,全省各级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财政管理的法治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法治财政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力推进财政监管“双随机、一公开”,严格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推动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财政法规落实落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明显提升。财政信息化步伐加快。扎实推进“财政大数据”平台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非税收入收缴和财政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成功实施,以“大数据”支撑“大管理”的格局初步建立。财政管理基础日益夯实。完善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制度,大力推进管理流程再造,着力消除管理链条上的堵点痛点问题,财政管理绩效进一步提升。2017-2019年,在国务院组织的“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考核”中,我省连续三年被评为地方财政管理绩效工作突出省份之一。

  回顾“十三五”时期我省财政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财政改革各项工作,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财政工作,不仅要有“财”有“政”,而且要更加突出“政”;必须坚定不移支持发展,确保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必须始终坚持理财用财为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抗牢职责担当,全力深化改革,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冯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