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立起省会标杆,在沃野乡间奏响振兴强音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围绕这一蓝图,我市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全面推进“五个振兴”,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犹如春风吹遍广袤的泉城沃野,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在徐徐染色铺绘……
立起省会标杆,在沃野乡间奏响振兴强音
——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解读之七
“十三五”时期济南交出
乡村振兴精彩答卷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要把粮食生产抓紧抓好,把农业结构调活调优,把农民增收夯实夯牢,把脱贫攻坚战打好打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作为省会,济南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征程中重任在肩。两年来,济南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牢牢扛起“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重要政治任务,统筹谋划、勇探新路,全力写好“三农”工作的新篇章。
我市坚持“五个振兴”一起抓,高标准打造105个齐鲁样板村、16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培育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250家,打造138个“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基本“清零”。全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预计总产量增长3.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9%,建设提升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百亩精品园和千亩示范区40处,建成田园综合体6个,市级以上示范经营主体达到1932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交易、担保、信息“三台共建”持续深化。不断提升农村面貌,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实施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
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济南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好各项工作“组合拳”,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十三五”时期的精彩答卷,也让人们对济南“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齐鲁样板省会标杆充满期待。
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推动省会现代农业提升
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抓乡村。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运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带动农村发展,引导资源优先向农村投入、聚集,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现代都市型农业,是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生态优良、景观优美、产业优势、产品优质等特点。作为省会城市,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对推动省会现代农业提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可谓意义重大。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就要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灌溉体系现代化改造。
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必须更加注重质量,注重科技赋能。“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坚持走质量兴农、科技兴农之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特色农业和品质农业,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增效,创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建设北方种业之都。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高标准建设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农机化示范市。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实施品牌化,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的必经之路。下一步,我市将大力培植农业特色品牌,扩大“泉水人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深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让更多特色农产品和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创新发展都市型休闲农业,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助力打造美丽乡村
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给农村带来全新面貌。未来,我市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助力打造美丽乡村。
高质高效的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合理的规划布局,是农村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市提出,要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镇街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充分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农民意愿,优化完善全市乡村振兴规划、乡村布局规划和村庄社区建设规划,保护传统村落、乡村风貌和古树名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围绕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将引导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深入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市将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强用好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队伍,深入开展法治乡村“十个一”创建活动,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提升乡村德治水平。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让田野充满希望
改革出活力,改革添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改革放到重要位置。
未来,我市将加快推进国家、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高效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资源,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我市还将创新集体经济有效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设立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基金,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十三五”期间,我市强力推进脱贫攻坚,21.13万贫困人口、1006个贫困村脱贫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826元,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轻医药负担1.9亿元。
围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提出,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强化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管。继续开展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建立解决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确保低收入群体不返贫、稳增收。
此外,我市还将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把中央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站在“十三五”和“十四五”的交汇点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正共同唱响一曲乡村振兴的大合唱,让泉城沃野奏响振兴强音!(济南日报 记者:王彬)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