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农业全产业链:要破解哪些难题?
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选择。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其中,着力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是一项重要任务。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农业全产业链要怎么培育,需要补哪些短板?
沂南县辛集镇房庄子村有着悠久的黄瓜种植历史。近年来,为了将其打造成全链条产业,当地注重改造提升蔬菜交易市场,配套基础设施、扩大市场规模。“一级、二级品卖到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收益都比较可观,但品相稍差的三级品及其他的如果直接卖给小商贩,价格低的时候也就几毛钱一斤。所以我们就发展起4家酱菜加工企业进行就地加工,这样一来,收益都能高于一级品。”村党支部书记谢吉海说,新的一年,还会根据南方、北方不同的市场需求,打造不同的酱菜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有着突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势,众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同时,寿光蔬菜、金乡大蒜、章丘大葱、沾化冬枣等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这为培育全产业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孙明河说,坚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就是要推动形成集生产、加工、贮藏、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培育农业全产业链,要注重特色化发展,根据山地、丘陵、平原等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孙明河认为,要通过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培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等,促进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在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发展方面,我省有着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像鲁西地区种植大棚蔬菜,大多数在地头就卖给了收购商,可以说还处于产业链条的初始端。而有些地方将原菜进行清洗、分拣等加工后,卖到大城市甚至国外,价格能高出好几倍。”山东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主任、挂职聊城市茌平区委副书记的韩冰直言,当地农业对农民增收带动力有限,需要充分拓展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相应的平台、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无法单单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来实现。韩冰认为,这就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推进。“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深加工、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让更多小农户参与进农业全产业链条。”
从种苗研发繁育到苹果种植再到苹果深加工,位于威海的山东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向着“把苹果吃干榨尽”的目标努力。“我们有3000亩种植基地,2021年会再增加550亩。很多流转了土地的村民都在基地打工,月工资能拿到3500元到5000元。”董事长祝旦璞说,企业还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周边不少种植户的苹果,进行加工、销售,带动他们共同致富。
产业链培育发展过程中精深加工水平不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祝旦璞认为,这就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设备改造等。“从国内市场来说,NFC果汁还是个短板。目前,企业投资的NFC果汁加工生产线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这条生产线投产以后,能在不添加任何东西的情况下,完全保留水果原有的新鲜风味。”他说,好产品自然能卖出好价格,接下来会积极寻求销售合作,未来将产品推向上海、北京等城市的高端市场。
培育农业全产业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需要创新金融支持。“我们将积极对接县级相关部门,全面掌握产业振兴规划重点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单,摸清全产业链发展资金需求,提供专业化精准服务,2021年力争制订完成20—30个产业链、供应链担保服务方案。”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魏华祥说,同时,深化银担互信合作,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担保业务办理流程,聚焦农业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实施流程再造,不断提升业务效率。目前50万元以下项目当天即可审批完成,100万元以下的产业集群、产业链项目2—3天,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缩短至5—7天。
此外,农担也将在加快城乡冷链产融生态平台建设上下功夫。魏华祥介绍,公司启动了基于移动冷链设施的数字供应链金融试点,像在淄博市博山区部署针对猕猴桃的移动冷箱装置,不仅获取产业真实生产、仓储和物流数据,还通过“空间电场”装置实现猕猴桃全熟采摘、零下储存、保鲜期延长,价格涨了三倍多。“下一步,将以‘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为切入点,以百万吨城乡智慧冷链网络为核心,在高速公路收费区和田间地头布局可移动智慧冷箱,形成山东城乡冷链物流体系,弥补产地冷链基础设施缺陷,解决农产品物流痛点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