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开新局,山东如何驶入农业现代化“快车道”?

2021-01-19 19:31:00 来源: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月17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会议总结山东农村工作,分析当前“三农”发展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农村工作如何抢抓机遇、扬长补短?会议确定,2021年“三农”工作要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围绕打造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产品由卖“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推动农业园区由“分散”向“集约”转变,推动农业由“设施化”向“数字化”转变,重塑“全国农业看山东”新辉煌。

  “原字号”打造成“产业群 ”,加工转化身价飙升

  农产品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被称为离“三农”最近的产业、与老百姓最亲的产业,也被称为农产品的“第二次生命”。

  过去,山东农产品主要是卖原字号、初制产品,存在增产不增收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加工装备改造升级、加工技术更新换代,山东各地不断突破“原字号”,告别“初加工”,通过加大投入、严化标准、打造品牌战略等方式,大幅度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制成品”身价大幅提升,“产业群”发展日新月异。

  作为金丝小枣之乡,小枣深加工一直是山东乐陵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乐陵科技和农业部门先后研发培育了金丝小枣品系、鲜食枣品种、优质抗裂枣品种,为稳产增收、提质增效注入了动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一批集金丝小枣种植、研发、生产加工、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不断涌现,并在新工艺和新设备方面持续探索,红枣酒、枣酵素等精深加工产品,受到市场的普遍好评。乐陵当地拥有深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到400多家,打造60多个特色品牌,实现了产业化集群发展。

   

  图/ 工作人员在“枣博会”展厅向游客介绍乐陵金丝小枣产品。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

  加上地标产品标签后的金丝小枣,身份已然大为不同,经过深加工赋值,得到的是更令人振奋的经济效益:乐陵当地企业从枣皮中提炼的枣红素销售到每吨18万元,枣酒、枣汁、枣茶等“制成品”更是供不应求。全新升级的乐陵枣博会,交易额与参加人数逐年攀升。从卖枣吃枣到品味小枣文化,乐陵小枣的品牌价值也在不断放大。

  从过去金丝小枣按斤卖,升级成“论克卖、论瓶卖”,农产品的产业链延长了,增值空间更大了,农业的竞争力自然也就更强了。山东各地通过发挥自身农业特色,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分散农业“握拳成势”,特色园区提质增收

  “每年有近三分之二时间在农田中劳作,为了将蔬菜和粮食卖出去还要起早贪黑,年底结算,却发现存折里的钱没有涨多少,有些不甘心。”过去,青岛平度市田庄镇张东村400余户村民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为主,大家自产自销,收入方式比较单一。近日,田庄特色农业园项目的开工,让村民们看到了增收新途径。

  总投资4000万元的田庄特色农业园,规划建设小西红柿日光温室57座,创新性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智能自动放风机、物联网系统,自动化水平较高;同时,温室大棚设计光照面积大,采光效果好,保温和蓄热能力强,为作物高产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平台公司+镇村+农户+保险+金融”的管理模式,保证了集体财产和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园由专业公司负责经营,将大棚租赁给当地农户进行西红柿种植,既能进一步壮大种植规模,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向集约化、多元化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利条件。

  “数字”赋能,引领农业现代化

  推动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从单纯追求规模化生产转为园区化经营,进而向数字化跨越升级,山东寿光不断增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实现蔬菜全产业链建设。

  自2012年开始,当地相继出台蔬菜种业发展扶持政策,拿出专项资金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如今的寿光,从事蔬菜种子及育苗的单位发展到401家,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140个,其中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蔬菜新品种82个。2020年7月9日,阿里云在山东寿光的数字化蔬菜工场项目正式育苗投产。借助工业化智能流水线和物联网平台,数字化蔬菜工场预计每亩产量提高4—6倍,农民增产增收前景可期。

  从最初的“土棚子”到嫁接互联网的第七代大棚——“云棚”,寿光蔬菜生产从“汗水农业”迈向“智慧农业”。目前,寿光80%以上的新建大棚采用了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技术,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70%。

   

  图/数字化赋予寿光农业新形态,蔬菜大棚变身智能工厂车间。

  自2018年7月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以来,已经编制完成54项蔬菜全产业链技术规范,并加速走向田间大棚。一场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种植蔬菜的“数字革命”,正在从寿光输出到全国20多个省市,全国新建大棚中一半以上拥有“寿光元素”。

  如今的寿光,平均一分钟就有8526公斤蔬菜销往海内外。从一棵菜到一个产业,从一个产业到一种生态,寿光蔬菜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大跨越。

  山东农业一直是全国的标杆,“三农”向好,全局主动。

  数据显示,2020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1257.4亿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3.9%,出口值再创历史新高,连续22年位居全国第一位;乡村产业融合集聚发展优势凸显,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315家,完成营业收入1.5万亿元;在集群化、园区化的理念带动下,“烟台苹果”“寿光蔬菜”获批创建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首批4个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纳入“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培育支持范围。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26个,其中国家级19个;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智慧农业”等农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山东锚定目标,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精耕农业全产业链,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过程中,进一步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闪电新闻记者 杨玉金  报道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