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遍地红 党史云游学】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里感受“老渤海精神”

2021-03-12 17:2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史明志守初心,砥砺前行勇担当!鲁网·泰山财经推出特别策划:“齐鲁遍地红 党史云游学”——每天一张海报,扫码可读文章,和您一起云游红色场馆,追忆峥嵘岁月,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渤海区,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重要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后期山东三大战略区之一。她西起津浦路,东到胶莱河,南迄胶济路,北止天津南,鼎盛时期面积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原渤海区的党、政、军领导机关曾长期驻扎在今滨州市的惠民县境内,滨州市也是当时渤海区的中心区域。 

  为传承老渤海精神,告慰先烈,激励后人。2006年4月,中共滨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2007年5月开工建设,2009年9月正式开园。园区建筑物总面积25000平方米,包括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渤海革命纪念塔、模拟长城、烈士英名录碑廊、英雄群雕、烈士墓区等。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位于纪念园的中心位置,坐北朝南的大门上方镶嵌着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亲自题写的馆名。纪念馆总建筑面积为6455平方米,单层尖顶,素墙蓝瓦,外形呈八边围合状,与纪念馆院内所建的红色五角星顶多功能厅交相辉映,象征着渤海区革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来自四面八方,走向四面八方。纪念馆南门东西两侧墙壁上两幅巨型浮雕“车轮滚滚”“奔赴疆场”,再现了战争年代渤海区人民开展“大支前”“大参军”的动人场景。 纪念馆分为序厅、星火初燃、烽火燎原、烈火铁流、渤海英杰等五个部分。馆内通过展出战争年代的大量历史图片、文献资料、革命文物,辅以历史场景复原、电视短片、艺术雕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当年渤海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党政军民走过的伟大历程。渤海区及其人民以其斗争精神铸造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

  步入序厅,迎面是题为“渤海魂”的巨型群雕,它形象地再现了革命战争年代渤海老区党政军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场面和光辉英雄形象。  

  沿序厅而行,即进入“星火初燃”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份出版)。本厅主要向人们展示1921年7月至193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历史,陈列着有关山东省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建立、中国北方爆发的最早的农民武装起义、周村缫丝业工人大罢工、博兴农民武装暴动等有关历史史料、革命历史人物照片及文物,厅内的农民武装暴动大型群雕栩栩如生,意境内涵深远。  

  与星火初燃展厅紧紧相连的是“烽火燎原”展厅。该展厅详细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区及其前身冀鲁边区、清河区的党政军民英勇抗战的历史。广大基层党组织响应中共北方局“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先后发动了盐山起义、黑铁山起义、牛头镇起义、潍县蔡家栏子起义、昌邑瓦城抗日武装起义等,并且建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以及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第八支队、临淄青年学生抗日志愿军训团、博兴抗日人民志愿军等抗日武装,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也挺进冀鲁边区活动,他们同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走出烽火燎原展厅,即进入“烈火铁流”展厅。该厅主要介绍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区党政军民的重要革命活动。渤海区不断地掀起大规模参军热潮,成建制调出野战部队,20万优秀子弟参军参战出生入死,成长为我军的骨干力量。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时期,中共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野战医院、兵站等约40余万人转入渤海区境内黄河以北地区,渤海区一度成为整个华东战场的后方基地。广大人民轰轰烈烈地开展大支前运动,81.98万(人次)翻身民工“车轮滚滚”支援我军取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的最后是“渤海英杰”厅。在渤海区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经过血与火的磨炼与考验,造就了一批中华民族的精英。他们南北征战,戎马倥偬,英勇奋斗,屡建奇功,为我军的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渤海英杰厅展出了革命战争年代曾在渤海区工作过战斗过的260余位革命老一辈的照片及简历,以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缅怀这一批中华民族精英的卓越功绩。  

  烈士英名录碑廊,全长162米,高7.9米,碑廊内有4块巨幅石碑,上面镌刻着渤海区为国牺牲的55308名革命烈士的英名以及他们的籍贯、出生年月、牺牲时间、牺牲地点和牺牲时的职务。这座碑廊,不论其建筑造型还是含载的信息量之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一流的。  

  苍翠松柏中的革命烈士墓区,每个陵墓前都安放着用天然花岗岩雕刻的花环,上方镶嵌着红五星,保存了1954年11月1日由滨县人民政府为革命烈士建立的墓碑。这里安息着在渤海区牺牲的297位革命烈士的英灵,其中有127位烈士牺牲时没有留下姓名。在革命烈士墓区的环抱中,建有一无名烈士纪念碑,碑前长明火跃动的鲜红火焰,象征着无名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永存,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渤海革命纪念塔位于纪念园的西北方向,仿延安宝塔,呈正八边形。寓意渤海区在党中央领导下,在延安宝塔的光辉照耀下,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渤海革命纪念塔与模拟长城紧紧相联,模拟长城全长200米,筑有三座烽火台。寓意当年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敌的堡垒,今天党政军民团结奋战,筑起新的钢铁长城。  

  纪念广场的北侧矗立着的人民英雄群雕,上面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群雕的背面刻有渤海区的概况铭文,群雕集中刻画了革命战争年代渤海区军民并肩作战,奋勇杀敌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展现了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自建成开放以来,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所在的纪念园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渤海精神、开展党性教育、褒扬祭奠革命先烈和激发全社会爱国热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原济南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山东省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作家滨城创作基地”;“滨州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滨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滨州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中共滨州市委党校红色现场教学基地”“滨州市家风家教实践基地”等。(鲁网·泰山财经记者 杨国永)

责任编辑:刘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