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映红合作社
吉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芹菜喜获丰收。
在山东省平阴县安城镇让庄铺村的大片土地上,一棵棵果树苗积蓄了一冬的能量,慢慢抽出新枝;而在4.7公里外的宋庄村,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采摘、清洗、入库,第一批鲜嫩的芹菜即将收获完毕,村民们正在大棚内忙着种植新一轮的油豆、西蓝花……其实,无论是成片的苗木,还是大棚内的蔬菜,都与村内的“红色合作社”密不可分。
所谓“红色合作社”,就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因为其“先天性”的“红色基因”,所以村民们亲切地将其称为“红色合作社”。在平阴县安城镇1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4个村党支部注册成立了37个合作社、8个公司、1个联合社,将组织优势切切实实转变为发展优势,探索出一条“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的特色路径。
合作社流转340余亩土地 让土地重新“活”起来
2018年,让庄铺村整体搬迁,但老村内的340多亩土地却一直荒废着,慢慢被村民们种上了“占地苗”。
“其实村里的土地从2012年开始就很少有人耕种了,村民为了占地,种了不少苗木。”让庄铺村党支部书记王忠超说,为了不让土地继续荒废下去,村里决定成立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让荒废多年的土地重新“活”起来。
2019年11月,庄铺人家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一共流转了340多亩土地,采取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方式运营。”王忠超介绍,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土地股、资金股、劳务股、扶贫股、集体股,村民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五种入股方式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现如今,全村430名村民中已有420名村民入股,实现了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
合作社成立后,究竟要干些什么?让庄铺村给出的答案是发展采摘观光旅游业。本着新、奇、特的发展思路,村子引进了12个品种的桃树和14个品种的梨树。除此以外,还主动与北京的一家公司合作,开展红树莓的种植。
“之前我们夫妻俩没有什么固定收入,自从来合作社干活后,每个月能有4000来块钱的工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今年65岁的李淑芳十分感激合作社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家门口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老两口对未来充满希望。
“由于果树从种植到收获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所以我们采用以短养长的方法,在这期间大力发展套种经济,种植西瓜、白菜等其他作物。”在王忠超看来,合作社成立后的前三年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但由于调研充分、预案周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成员们也都干劲十足。2020年,合作社的收益达到35万元,分红近17万元。
村民自愿入股74万元 大棚空白村变大棚示范村
在宋庄村吉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一棵棵绿油油的芹菜已被合作社成员打捆整理好准备送入仓库。“合作社与聊城市阳谷县的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种植出的芹菜将由他们销往南方地区,我们只管种,不愁销。”宋庄村党支部书记高长林对合作社的芹菜品质信心十足,“我们种植的芹菜都不用化肥和杀虫剂,纯绿色无污染,市场价在每斤5元左右,远远高于普通芹菜的价格。”
2020年,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宋庄村党支部成员外出学习考察,并结合村里发展实际,决定发展现代化大棚种植蔬菜,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感谢‘强村贷’政策,为村里筹集资金30万元,村民自愿入股74万元,村集体出资41万元,共145万元。”高长林介绍,仅仅三个月的时间,10栋高标准大棚就建设完成,宋庄村由大棚空白村一跃成为大棚示范村。
据高长林介绍,宋庄村的10个蔬菜大棚每个占地1.5亩,总共15亩。“现在我们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建太多的大棚。第一年种植芹菜就能有不错的收获,这也给大家吃上了‘定心丸’。市场很认可,供不应求,但因为产量有限,很多订单我们都不敢接。”
“跟着合作社干,收入有保证,还能照顾家里。现在大家对村里发展蔬菜种植都很支持,积极性越来越高,越干越有信心。”在合作社工作的村民王洪方高兴地说。
在高长林的规划中,宋庄村要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下一步,村里还要再建冬暖式大棚,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不仅是芹菜,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
和芹菜一样,宋庄村按照“支部+农户+合作社”模式发展的还有无公害优质谷子产业。为了将村里的谷子种植产业做大,给村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合作社应运而生。
“‘吉谷20’这个品种的产量高于普通谷子,而且成色和口感也都比较好,熬出的粥更加黏稠香浓。”高长林说,合作社试种了一年,收益不错,村民们也都纷纷效仿。“推广阶段,合作社统一为成员免费提供谷种和有机肥,并成立生产小组提供帮助,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将宋庄谷子销往全国。”
44个村全部成立“红色合作社” 村集体收入超5万元
2019年秋天,安城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季度总结大会上向全体镇村干部推荐了王宏甲的著作《塘约道路》,至此,开启了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大幕。
在铁山村,120多亩金银花长势喜人,眼看着又是一年好收成,村民的欢喜都写在脸上。“2019年,家里种了2亩多金银花,效益不错,去年又扩种了3亩多,我们现在不需要孩子的钱,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在双花漫山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的带领下,村民栾兴华去年仅种植金银花一项就收入过万元,这让他有了底气和信心。
不远处的林洼村,230亩果树已挣脱冬的束缚,尽情拥抱春天。“村里成立了初心果蔬专业合作社,将整理出来的60亩集体用地和从村民手中流转出的100多亩近乎撂荒的山地用于发展果蔬产业。”村党支部书记卢昭锋是一名退伍军人,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选种了千雪苹果、维纳斯黄金苹果、秦脆苹果、高糖杏、红梨以及珍珠油杏等高端果树品种。
一年来,安城镇党委、政府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把闲置的农村资源利用起来。目前,全镇44个村均已注册成立合作社,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28个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初步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发展目标。
安城镇党委副书记宋翠介绍,全镇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全力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加强引导和支持,专门拿出专项资金对镇域内特色种植、大棚建设进行了补贴,累计发放11.5万余元,真正将个人利润分红、劳务报酬和集体收益紧紧挂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绿色产业链、‘红色合作社’、黄河风貌带打造为重点,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热潮,进一步激发群众广泛参与的内生动力,吸引人才积极返乡,形成合作经营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