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书记”刘昌法:百姓有啥需求都装心里

2021-04-01 08:2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泰山财经4月1日讯(记者 范金鑫)在淄博市有这样一名扶贫干部,九年间,他连续被派往四个山区村担任第一书记,把百姓当亲人,挨家挨户摸民情、解民忧,为贫困村发展壮大、贫困户脱贫增收忘我奉献,记录了80多万字的驻村笔记,被干部群众称为松穷土、啃穷根的“蚯蚓书记”。他,就是刘昌法。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昌法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刘昌法

  百姓眼中的“蚯蚓书记”

  2012年,49岁的刘昌法响应组织号召成为淄博市选派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当得知自己选上的时候,刘昌法内心久久难以平静,“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他心中充满了对新岗位、新工作的渴望,洋溢着干事创业的激情。

  头发花白,初心不改。他在日记中写道:“在将到知天命之年,我做出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选择,我要到农村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干点实际工作,即使干不了大事,至少也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一点实事,不枉多年来党和人民的培养教育。”从2012年4月开始,刘昌法先后在博山区上小峰村、西沙井村、沂源县石柱村、淄川区东东峪村四个山区村担任第一书记。

  “我愿做一条蚯蚓,在贫瘠的泥土里耕耘,让这片土地肥沃起来,为百姓带来丰收的年景。”刘昌法说:“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农民的辛劳、疾苦,操心事、烦心事,我感同身受。每当面对那一户户贫穷的院落,那一张张渴望摆脱困境的面庞,我就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所以选择了留任、留任、再留任。”

刘昌法走访必带的四样“宝贝” 受访者供图

  铺下身子才能办实事

  驻村帮扶工作是一件苦差事,也是一件累差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如何同农民群众打交道,如何迅速融入百姓、融入农村,尽快进入角色是刘昌法一直思考的问题。

  东东峪村是他任职的第4个村。2019年7月30日,刘昌法来到了这里。虽然此前已在这个岗位上干了多年,但从一来到的那个下午,他就开始了在这个村的走访工作。

  “把走访群众常态化,像走亲戚一样与农民兄弟保持密切联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是对我们驻村开展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从庄南到庄北,从村东到村西,凡是在家的农户刘昌法一户一户拜访,仔仔细细地把情况记在纸片上、记在脑海里,夜深人静的时候刘昌法再结合自己的认识整理到工作日志上。

  平时在村里走访,刘昌法随身必带四样“宝贝”:一支签字笔、一张叠起来的纸、几百元钱和一沓便民联系卡。

  “带着笔和纸,便于随时记下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和遇到的困难;带着钱,在老百姓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及时出手相帮;带着联系卡,可以让老百姓有事时能够及时地找到你。”刘昌法始终认为,只要付出真心真情,替百姓说话,为百姓做事,把百姓当亲人,才会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他说:“老百姓有啥需求都要装在心里。”

淄博市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现状

  产业扶贫拔穷根

  东东峪村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泉水叮咚汇成过村溪河,当地百姓在泉边打水、洗衣、生活,宛若“世外桃源”。除了自然环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新修建的特色民宿也让这个村渐渐“火”起来。

  2017年,淄川区东东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全祥带着自己多年打拼的积蓄回到村里,投资建设了叮咚小院精品民宿,带领家乡父老脱贫致富。叮咚小院经营收入70%分配给农户,合作社拿25%,另外5%纳为村集体收入。刘昌法非常认可东东峪村脱贫产业模式,积极帮助联系各种资源推广民宿,仅2019年,叮咚小院精品民宿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实现营收200余万元。目前,项目带动东东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全部脱贫。

  制定帮包工作的规划和思路,是驻村帮扶工作的基础环节。为谋求上小峰村的长远发展,刘昌法在进行全面走访、综合分析之后,与村两委提出了立足当地山水资源优势创办资源型、生态型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西沙井村,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两个重点。而在石柱村,则主要是实施了以“四提升两整合”为主要内容的薄弱村提升工程。

  来到东东峪村之后,除了要把东东峪村打造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精品民宿村之外,刘昌法表示,在充分挖掘东东峪村泉水资源丰富的基础上,下一步,该村拟建设酒坊一条街,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饮食文化,以此进一步带动农户致富、村子增收。

责任编辑:张小南
新闻关键词:齐鲁时代楷模刘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