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丨坚定信念,多大的困难都能战胜
坚定信念,多大的困难都能战胜
——脱贫攻坚一线“齐鲁时代楷模”发布侧记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打赢这场硬仗,全省共派出5万多名驻村干部奔赴一线。3月31日发布的4个脱贫攻坚一线“齐鲁时代楷模”,就有其中的优秀代表。
大屏幕上,一本笔记本被翻开,里面写着:“胡立国,51岁,因酒后摔伤头部留有后遗症。和村主任商量,村里浴室建成后,让他负责管理;杜希兰,84岁,一人生活,腿脚不灵便,应当多去看望照顾……”
这本密密麻麻的“扶贫日记”,属于淄博市扶贫办副主任、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刘昌法。他先后担任4个村的第一书记,带领700多名贫困群众脱贫,被誉为松穷土、啃穷根的“蚯蚓书记”。像这样的日记,他一共写了11本,共计80多万字。
从一开始驻村吃“闭门羹”,到现在推门就进村民家,刘昌法传授了一个和乡亲们打交道的“秘诀”:“要注意细节,到老乡家里,老乡给你倒上水,端给你,要毫不犹豫地喝下去;街头巷尾遇到拉呱的老乡,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坐下来说话,不要非得找一块干净的地方。老乡觉得你不端架子,才会和你掏心窝子。”
潍坊市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服务中心政研科科长、峡山区王家庄街道大圈村第一书记牛伟国,被称为“扶贫战线的老黄牛”。发布现场的几个数字,标注了牛伟国的“牛劲”:连续8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足迹遍布4个村庄;鼓励村民种猕猴桃,亩产收益两三万元;帮濒临倒闭的企业跑手续、问政策、寻出路,今年企业产值预计达8000万元。
为了实现自己“脱贫攻坚战一日不胜就一日不撤”的诺言,牛伟国在妻子宋春梅患重大疾病手术后出院当天,就动员她一起住到了村里。“他认准的事儿,没有干不成的。”宋春梅这样说起丈夫的“牛劲”。
“我非常喜欢乡亲们叫我‘老黄牛书记’,这是我的终极目标。我愿意一直做一个内心干净、温暖、有力量、为老百姓服务的‘老黄牛’,俯下身、弯下腰、不怕苦、不怕脏,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牛伟国的感言,在现场收获阵阵掌声。
“我想让妈妈抱抱我”“我也想有一个家”……当一个个天真的面孔出现在屏幕上,稚嫩的童音在现场响起,很多观众都忍不住流下泪水。扶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临沂市,就有一个多达80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他们和孤贫儿童手拉手,给他们“一对一”的陪伴,帮扶孤贫儿童5317名。
现场,看到“儿子”小晨宇的照片,志愿者顾圣妍、顾圣媛姐妹两人眼中噙满了泪水。过去几年,通过她们一点一滴的陪伴,打开了小晨宇的心扉,让这个失去父母的孩子恢复了同龄孩子应有的语言能力。顾圣妍动情地说:“我想要做他一辈子的‘妈妈’,看着他上大学,结婚,生娃。”
“这些孩子除了物质方面的需求,更需要的是亲情和陪伴。”临沂市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团长徐军号召大家,弘扬和践行沂蒙精神,共同把帮扶孤贫儿童的模式传播到全国各地,早日实现“天下无孤”。
山东沿黄河628公里、1702平方公里的滩区里,居住着60万百姓,饱受黄河泛滥之苦。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一民生工程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自2017年滩区迁建大幕开启,3年多时光,1300多个日夜,全省近2万名党员干部奔波滩区,扎根一线,奉献着自己最美的年华,帮滩区群众“挪穷窝”“拔穷根”,与滩区群众共筑安居梦。这群让“黄河滩”变身“幸福滩”的筑梦人,就是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攻坚群体。
“新村台又平整又大,大街上一走,好家伙,跟在花园里一样。”“离县城也近,交通方便。”“搬到这边,孩子们第一次用上了多媒体教室和音乐教室,运动场地也大了!”“以前的老事儿都忘了,党的恩情也不能忘。”
看到屏幕上滩区群众的笑脸,听到一声声对幸福生活的感叹,省发展改革委滩区迁建推进组负责人李天东直言“骄傲、自豪”。他在现场实实在在地表态:“下一步,在5年过渡期内,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推进迁建社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模式,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思路,集中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项目,真正托起滩区群众稳稳的家。”
脚下沾着泥土,心中装有人民,做事为了百姓,奋斗为了信仰。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多大的困难都能战胜,多残酷的战场,都能成为赢家。发布仪式最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劳动模范”,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为“齐鲁时代楷模”颁奖,点亮楷模之光。
“齐鲁时代楷模”和现场观众一致表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啃下更多“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