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二十四节气文旅品牌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鲁网·泰山财经4月2日讯(记者 李颖)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节气有关。2016年,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一种珍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如何将二十四节气植入文旅产业,从而推动节气的活化落地、传承与运用?4月2日上午,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举办二十四节气文化和旅游工作推进会,与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热烈探讨。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付俊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民俗学会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冬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张士闪,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处室、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图书馆相关负责参加活动研讨。
孙冬宁认为,山东是文化和农业大省,在整个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日作为中国人一种时间制度的存在,在山东许多史志及地方文献中应该有明确记载,建议山东相关部门做好相关文献的梳理,强化与气象部门、天文台的对接联系,找准特定文化时间、特定文化空间所对应的特定文化内容,将其发展成为非遗项目,让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活”起来。
张士闪提出,应该重视“礼乐山东·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挖掘与品牌打造。“二十四节气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时令活动,比如景观、风俗、仪式、饮食、谚语等。”他认为认为应遵循“天人和谐,礼乐生活”这一核心理念,将文化体验和物质消费作为两个驱动力,凸显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注重内涵梳理、文化标注、创新转换、服务到位。以点带线,连线成面打造品牌,确定齐鲁核心竞争力,凝练民俗资源,统合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将政、企、民多元有机合作,从而形成文化共享,经济共益,道德共育,社会共建目标。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文善常对调研平度市二十四节气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他表示,下一步将打造“愿意来—留得住—带得走—传得开”的优质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培养培植一批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特色文旅品牌,推广先进和示范经验,引导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与现代群众生活有效结合、相互滋养,推动全省文旅事业焕发出更多动力和活力。
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西宁建议,应将有关节气的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按照典籍编、方志编等分类整理,推动二十四节气文献重编。付俊海总结指出,推动二十四节气与文旅融合,旨在发挥山东文化大省优势,助力全省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承。山东文旅厅及相关省直文旅单位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快工作推进力度,提升理论水平,借助广泛调研、深度研究寻找成熟案例,借助资源优势打造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