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区红白理事会村居全覆盖 年节省过亿元
泰山区红白理事会村居全覆盖,年节省过亿元
泰山脚下新风扑面
“各位来宾,更新社区红白理事会遵照上级相关章程,秉着‘移风易俗’‘厚养礼葬’的原则,为民办好每桩事宜。在此过程中,有不妥之处,请大家谅解。”3月26日下午一点半,泰安市泰山区更新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米振法像往常一样,在丧礼上作政策宣讲。
“政策宣讲是近两年新增的程序。别看不足一分钟时间,既为整个仪式画了圆满句号,还宣传了移风易俗的好政策。”米振法说。
2011年成立的更新社区红白理事会,11年来送走了150多位逝者。谈起这两年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米振法打开了话匣子:“以前红白事成了亮家底的事。条件好的想风光,条件差的不想丢面子,只能硬撑。一场丧事要摆三四十桌宴席,烟都是30条起步,花费两三万元很正常。程序也很复杂,事没办,先吃饭,完事还要下饭店。”
“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一直在缩程序、减标准,这两年效果越来越明显。”米振法说,“现在俺们社区办丧事,不再大操大办、三拜九叩。现场不放哀乐,不摆花圈,一切从简。”
更新社区红白理事会的做法是泰山区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推动殡葬改革,节地安葬、节俭治丧、文明祭扫在泰山区蔚然成风。
3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泰山区宅子村的“宅子陵园”。宅子村党支部书记王刚说:“陵园分上下两层,地上为遗体告别处,地下为骨灰放置处。室内,设置了告别仪式场所。”
宅子村是个大村,有3500多人。2018年,由于修建万官大街,村里的老坟地被征收了。逝者如何安葬?成为摆在村两委案头上的难题。
2019年1月,宅子村在区、街道的支持下,建成了占地4亩的“宅子陵园”。“4亩陵园可以节省80亩土地。在这里存放,不但不收费,每人还补助1000元,如今成为村民的首选。”王刚说,“区民政局刚刚给争取了20万元,我们将用于建设食堂,提供殡仪一条龙服务。”
泰前街道御碑楼社区距离泰山景区仅100米,跨度长三四公里,村里故去老人大多埋在山上,过去防火一直是村里的“心病”。
“每年清明节、国庆节、春节,都要找10多个防火队员,提前七八天清扫墓碑旁边的草,一天1000多元,一年下来需要两三万元。”在社区从事30多年红白理事会工作的李学军回忆道。
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前些年清明期间,我们都会拿出专项资金开展‘鲜花换香纸’活动,劝上山祭祀者留下香纸,绿色祭祀。”李学军说,社区还在山下设置了集中焚烧池,供居民祭奠。从去年开始,集中焚烧池也结束了自己的“生涯”。
随着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转变了观念,认识到“厚养礼葬”才是正道。“对老人最大的行孝,就是常回家看看。多跟老人聊天,多给老人做饭,这比什么都强。”居民王玉兰说。
“有钱没钱,一个标准。这既让个别群众大操大办无机会、没市场,也解决了群众‘不想办而又不得不办’的难题。”泰山区民政局局长李惠清说。截至目前,泰山区共成立红白理事会189个,实现村居全覆盖。据统计,泰山区每年大约举办喜事3000例、白事2200例,较移风易俗以前相比,喜事每场可节约3万元,白事每场节约0.5万元,总计每年可节省费用约1.0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