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河口项目”推动信息共享,全国11个海洋保护区加强“连通性”

2021-04-07 10:01:00 来源:青岛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典型河口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保护区网络化示范项目”(以下简称“河口项目”)技术支撑下,山东省6个保护区签署信息共享协议,广东省5个保护区也就信息共享达成一致。截至目前,河口项目涉及的黄河口和珠江口11个保护区均已达成合作,将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开展保护。

   

  当前,各保护区之间尚未形成有效保护地管理网络,因此在管理上存在生态连通性不畅、存在保护空缺等问题。去年7月,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营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东营利津底栖鱼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东营河口区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东营莱州湾蛏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东营广饶沙蚕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黄河口涉及的全部六个保护区在青岛签订了《黄河口保护区信息共享协议》。日前,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珠海庙湾珊瑚礁市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在青岛签署《珠江口保护区信息共享协议》,将加强各保护区之间基础数据、管理制度、养护巡护等方面的交流,共同推动珠江三角洲保护区网络化建设。

  河口项目由全球环境基金(GEF)出资,项目办公室设在海洋一所。该项目旨在通过引进适应性管理、保护区网络建设、生态系统管理、海岸带综合管理等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对山东和广东的11个海洋保护地进行示范性实施,探索有效保护河口生物多样性和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途径,提升我国主要河口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多年来,海洋一所高度重视国际海洋科研合作,已与全球30多个重要海洋国家的50多个科研单位及相关涉海国际组织建立稳固合作关系,构建了覆盖全球重点海域的合作网络。截至目前,已签署并有效执行了50余份国际合作协议,在海洋观测、海洋防灾与减灾、海气相互作用、海岸带综合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务实落地的国际合作。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