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瓜链接乡村振兴,薛城区大吕巷大棚种植产业念活“致富经”
4月底的枣庄市薛城区大吕巷村内,已经来来往往都是进村收购西瓜的车辆。大吕巷村的产业扶贫大棚里,一颗颗“早春红玉二号”翠绿的西瓜结得密密麻麻。村民许化良说,除了甘甜解渴的西瓜,大棚还种植了被视为枣庄辣子鸡“灵魂”的本地辣椒,还有老枣庄人记忆中有着过去味道的沙瓤多汁的西红柿,这些,都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四季不愁销路。
黄土生“黄金”,因地制宜让村里西瓜成“名牌”
经过几天雨水后,4月23日的枣庄天气终于有了一点日晒,大吕巷村又恢复了几天前的热闹。在大吕巷村收购了十几年西瓜的孙师傅正在和村民高恒涛往自己的收购车上搬运西瓜,那是高恒涛夫妇一早从大棚里摘下来的。
“大吕巷村的西瓜,我来这里收了十来年,这边瓜的口感更好,瓜皮薄,村民也都实在。”高恒涛说道,从4月中旬进入早春西瓜的成熟期,要到5月底才会结束整个收购期,一般来一次的收购量在三、四千斤,到5月份西瓜产量达到高峰,一次收购量能达到七、八千斤。虽说以前也收购,但是收购量是远远不能和现在比的。
“我们村的土质偏沙土,适合种西瓜。原来种植不成规模,没有技术,村民很多都出去打工去了。2013年村里成立了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是技术上帮助村民发展瓜菜种植,还给铺设浇灌设备,土地良性利用起来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许化良还向记者介绍,除了种植的大棚产业,村里还建起了扶贫大棚,棚里采用吊秧种植,一亩地的载秧量能达到2000株,比一亩地爬秧种植多了1400株左右。不仅帮助了村民脱贫,还极大推动了“大吕巷西瓜”的品牌影响力。
特色种植,“甜”到心里也“辣”出了欢喜
在大吕巷的扶贫大棚里,大棚管护负责人李春凯是技术“大拿”。到了收获季,他每天都要在20多个棚内来回查看瓜蔬的生长情况。他说,别看吊秧的西瓜小,却是比大个头的爬秧瓜更能“吸金”。
“会采用吊秧的方式,瓜的光照充足,甜度更高,市场认可度也高,到了收获季都是打电话了提前订购的。”李春凯说,大棚里现在除了自己,还有很多村里的脱贫户,从早忙到晚的收西瓜和西红柿,村里每年不仅能收到扶贫棚的租金,还带给八九个已经脱贫的村民每年2万余元的收入。
而除了别具特色的吊秧西瓜,大吕巷村的大棚里还“藏”着另一个“致富宝典”。在大吕巷村村民的大棚里记者还看到,不少村民还栽种了枣庄本地薄皮辣椒,现在辣椒也进入了采摘期,在西瓜采购商的车队里,也有不少收购商是奔着那辛辣的“味道”来到大吕巷村来的。而为了填补辛辣秧苗载种空隙,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勤劳聪慧的大吕巷村民,还在辣椒株下载重了西瓜苗,每当村里大棚到了甜蜜西瓜收获期时,辛辣的辣椒也到了可以端上餐桌的时候。
“现在的政策,只有懒穷的”
大吕巷村位于枣庄市政府驻地东部,店韩公路经村西而过,蟠龙河支流从村中流过,大吕巷村现有耕地3045.1亩,其中粮食种植1939.1亩,种植蔬菜、西瓜1006亩。
在大吕巷村,现在的脱贫人员还每个月都能收到扶贫项目带来的红利,就连村里设置的公共称重台,都由脱贫人员担任过秤员。村里老人们都说,现在的政策只有懒穷的,有正常工作能力的,只要不懒,在村里都能靠着辛勤劳动获得不错的收入。
“没有人想穷,现在有门路让你不穷,那就得好好干。”据村里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村里将把扶贫产业链接到乡村振兴上,让适合村子的产业长久有效发展,扶贫的成果更上一层,一茬接一茬的希望不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