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支撑,金乡打响金“蒜”盘
施肥、温湿度、病虫害等全程可追溯,种植、加工、物流延伸产业链条——
物联网支撑,金乡打响金“蒜”盘
□ 大众日报记者 毛鑫鑫
本报通讯员 王 伟
“今年是个丰收年!大蒜亩产达到3000斤左右,比去年多四五百斤。”5月中旬,在金乡县鱼山街道王庄村以东,聚龙集团有限公司的300亩大蒜基地喜获丰收,基地负责人李秋丽介绍,以前靠人工收割,一个人一天收不到一亩地,现在一台机器一天就能收5亩,只用10天就全部收完了。
不仅产量高,大蒜品质也有保障。“我们这里是海尔卡奥斯金乡大蒜示范基地,通过用物联网技术搭建的平台体系,各种数据能指导我们从大蒜的种植、施肥、温湿度以及病虫害等全程追溯,大大提高大蒜质量。”李秋丽说,今年大蒜行情好,价格比去年贵了将近一倍,一斤能卖到2.3元左右。
把大蒜作为富民强县主导产业,金乡县以标准化种植提升内在品质、以工业化思维延伸产业链条、以品牌化经营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了一批加工商贸龙头企业,大蒜种植、储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形成“五大中心”地位基本确立,有力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当地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10万亩,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地膜污染防治等环境友好型生产技术20余项,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为筑牢产业发展品质基石,金乡着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大蒜生产示范基地,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方式,大蒜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
“我们的太空蒜一斤能卖到2.5元,剥成蒜米后一斤能卖到4元,制成蒜蓉后一斤能卖到20元。独头蒜加工成黑蒜利润更可观,一斤能卖到50块钱。”山东鑫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晓彬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蒜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不少农民在农忙时种蒜、收蒜,农闲时变身工人,参与加工、销售等其他产业环节,享受多重收益。
聚力延长大蒜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金乡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过程中,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大蒜及食品加工区——金乡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汇聚了包括鑫诺在内的众多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20万吨。成立了金乡县大蒜研究所,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检测中心,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科研攻关,研制开发出黑蒜制品、硒蒜胶囊等9大系列105个深加工产品。
产业要发展,服务得跟上。金乡有盛业农产品冷链物流、金恒农产品冷链物流等智能冷链仓储企业800余家,恒温库3000余座,贮藏能力300余万吨。建成凯盛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山东省金乡大蒜专业批发市场等3处“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年交易量200余万吨,交易额达180亿元。建成了全国首个县域经济国检贸易便利化服务中心——济宁内陆港,开通“金乡大蒜号”国际集装箱冷链班列,有力助推大蒜等农产品国际化销售。目前,金乡大蒜已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