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校门进入农门,年轻学子让科研成果扎根田野
科技小院建到田间地头
5月25日,乐陵市郭家街道南夏村,上千亩的麦田已经进入灌浆期,风一吹,麦浪滚滚。
记者远远看到两个骑着电动三轮车赶来的年轻人,“快麦收了,今天我们来提前估算下产量。”说这话的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安志超,2018年来到乐陵科技小院。他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蒋伟拿着本子、米尺一头扎到麦田里,认真数起麦穗来。“大体估算,今年小麦产量每亩在1100斤左右,和预期的差不多。”安志超说。
2014年起,乐陵市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共建科技小院,先后有2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来到小院,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广袤的田野上落地生根。农家院里来了研究生,这可是村里的新鲜事,不过一开始很少有村民相信这些走出校门进入农门的学生真会种田。
住进小院以后,学生们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下地做田间试验,看到谁家的庄稼长势不好,主动凑上找原因、想办法,晚上及农闲时把村民召集起来,讲种田的技巧,介绍研究成果,忙得不亦乐乎。
最近几天,科技小院格外热闹,不少村民在院内领取配方肥,“今天这些是播种玉米所用的配方肥,先发下去,过几天咱们再培训施肥的技巧。”说话的姑娘名叫姜晓芹,1997年出生,现就读于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一年级,是乐陵市科技小院的第四任院长。“通过取土测试,我们给村民们研制了氮磷钾适宜的配方,并帮忙联系了厂家生产成品,合理的养分配比与化肥用量,可起到绿色增产的效果。”姜晓芹说。
这几年,科技小院先后开展了引进优良品种、冬小麦控制播量、夏玉米增密、配方肥、适时晚收等技术优化田间试验20余项,创新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技术10余项。
“你们看看我这个苗,怎么就烂根了呢?”一个多月前,郭家街道圈刘村党支部书记于灵春急火火地拿着自己的麦苗来“问诊”。“这是播种时没有拌种及秸秆还田时带有病菌所导致的根腐病。”蒋伟和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梁军去现场诊断并给麦苗开出“药方”。科技小院的年轻人,让村民们认识到了科技的力量,村民种田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就来小院寻找答案,不仅是在南夏村,还辐射到周边20多个村庄。
傍晚农闲时间,他们用投影仪讲课,利用乡村大喇叭等普及种田知识,特别针对一些种粮大户和能手,举办“田间学校”,还建立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联盟”,去年共举办种粮大户培训会、职业农民培训会等11场,累计1300人次参加。“在科技小院里,我们不仅获取了试验数据和成果,也增进了和土地的感情,可谓理论学习与实践双丰收。”学生们说。
“科技小院给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扶。”南夏村党支部书记王占友介绍,有一组数字最有说服力:在科技小院的帮助下,综合算下来,小麦和玉米年节约成本97元/亩,年总增收383元/亩,南夏村共有耕地1004亩,年总增收达38.45万元。
“以科技小院为桥梁,乐陵市农业农村局还与多所农业高校、部省相关部门实现对接,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为乐陵市乡村振兴建言支招。”乐陵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妍介绍,从选址到添置实验仪器、购置生活物品等,市里给予了多方面支持,帮助这些研究生们心无旁骛科研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