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省农机手大比武 山东机收减损1年可“捡”回1亿斤粮

2021-06-11 10:35:00 来源: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麦收时节,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山东分赛区在济宁市兖州区开赛。 

  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山东分赛区济宁市兖州区赛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满倩倩 郭由 济宁报道

  开镰喽!

  风吹麦成浪,蝉鸣夏始忙。6月9日,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山东分赛区济宁市兖州区赛场,当地选拔出来的10位农机手斗志昂扬,等待着机收技能大比武。

  启动仪式结束后,上午9:30,农机选手纷纷踏进麦田,走到各自参赛使用的收割机前,利落地爬上“大铁牛”驾驶舱。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开赛。

  一声令下,计时开始。只见1号选手的收割机启动,轰隆隆地朝着麦田驶去,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所到之处,卷起的麦穗在空中飞扬,背后露出一片低矮的秸秆。

  10分钟左右,1号选手就完成了比赛,收割3亩地麦子。

  紧接着,大比武活动专家考核组工作人员赶紧跑过去,随机框定出两个区域,将田里掉落的麦粒全部捡出来,最后根据掉落麦粒的多少和麦茬高度来测定机手收割的损失率,损失率越低、成绩就越高,意味着机手的驾驶操作能力也越强。

  经过2个多小时的比武,54岁的新兖镇五炉村村民曹运国和另外一个选手两人荣获一等奖,奖金2000元,并被推荐参加评选“全国粮食机收减损之星”。

  站在田间地头,接过奖金和证书,曹运国内心感慨万千,眼前又闪现出30年前跟着父母弯腰割麦子的时光……

  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五炉村村民 曹运国 

  机器代替人工,兖州农民被推荐参评“全国粮食机收减损之星”

  进入6月,就离麦收不远了。在以前,过一个麦季,脱一层皮,割麦子是庄稼人一年中最累的农活。

  在准备割小麦的头一天,曹运国他们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用磨刀石磨镰刀。第二天天不亮,曹运国就准备好了下地干活的行头,跟着父母往地里走。趁着太阳刚露出头,气温不高,收割小麦最出活儿。

  到了地里,父母弓着腰在前面割,步伐稳健,曹运国选择旁边的“赛道”,跟在其后。一会儿工夫,衣服就湿透了,嘴唇干得起皮,只听见镰刀割麦的“刷刷”声。等到了晌午,骄阳似火,麦地里便剁满了小山似的麦捆子。而曹运国也已经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腰酸背痛不说,手心里还被镰把磨出了血泡。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曹运国他们村里开始有了安装在手扶拖拉机上的齿刀型收割机,用手扶拖拉机带动着在麦田里收割,比用镰刀割麦子快了好几倍。但是收割后,仍然要用拖拉机将打捆的麦子运到麦场辗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曹运国家里先后更换了割菜机、背负式收割机和自走型收割机三台设备。他还记得第一台收割机,是花2万多块钱买来的桂林牌背负式收割机,工作时需要用五菱牌拖拉机拉着走,整个人完全暴露在外面,割完麦子脸上、身上布满碎麦屑,按他的话说就是“黢黑黢黑简直没个人样了”。

  直到2018年,曹运国用多年来积攒下来的积蓄,花了18.6万买了一台久保田多功能联合收割机。从那以后,收割麦子再也不用风吹雨淋,吹着空调舒舒服服就能把农活干完。每到麦收时节,曹运国开着自己的收割机搞起跨区作业,从湖北一路收到山东,历时1个多月。

  近几年,曹运国在家里又承包了500亩地,从浇地灌溉到喷洒农药再到收获丰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家庭年收入达到二三十万。

  领完奖后的曹运国,蹲坐在收割后的麦地里,揉搓着手中的麦粒,脸上不知不觉露出丰收的喜悦。

 

  济宁市兖州区新驿镇范窑村村民 范广武 

  机收减损,山东1年能“捡”回1亿斤粮

  另外一位参赛选手范广武,是新驿镇范窑村人,比曹运国大6岁,村民称他是“老把式”。这次比武,他得了个三等奖,获得1000元的奖励。

  从“一人一天一亩地”的“镰刀时代”,到现在“一人一天百十亩地”的“机器时代”,身为胜乐农机合作社的社长,范广武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更能体会到这次机收比武的意义。

  “以前农民都是靠天吃饭,那时候收完麦子,还会有不少人到地里拾麦穗。我们庄稼人深知土里刨食不容易,最恨的就是浪费粮食。”范广武掰着手指头算数,“20年前我们家也就三四亩地,一年收入也就千百块。2015年我承包了200亩地,一家老小就靠着种地养活,现在一年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今年我刚买了雷沃牌的收割机,总价是25.69万,国家直接给补贴了6.1万。如果不是种粮、卖粮,我们家也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

  采访中,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机试验鉴定站)副站长、大比武活动总裁判长陈传强也算了一笔“账”,“这次比武减损达标率是1.2%,按照去年山东粮食产量1090亿斤估算,在收获环节机收损失率若能降低0.1%,全省理论上能从地里挽回1亿斤粮食。这就说明,减少损耗就是增产增收。”

  陈传强认为,通过举办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就是为了提高农民和机手以及广大群众机收减损的意识,重视粮食生产,共同节约粮食,保证粮食安全。

  记者了解到,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是由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管理司发起,在河北、山西、江苏、安徽等八省设立分赛区。山东作为赛区之一,部署安排了济南市章丘区、莱西市、桓台县等10个县市区陆续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整个活动预计在6月23日结束。

  此次大比武,兖州区从48家合作社中选取了10名优秀机手参加本次活动,选取了60亩地块作为比赛场地,划分为10个片区,机手分区比赛,最终评选出5个“省级粮食机收减损之星”。2021年兖州区小麦种植面积32.1万亩,截至6月10日上午10:00,小麦收获面积达7.77万亩,收获进度24.21%,累计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720余台。

  比武现场,专家考核组工作人员随机框定出两个区域,根据掉落麦粒的多少和麦茬高度来测定机手收割的损失率。 

  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狠抓杜绝浪费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特别是夏粮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18%,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在6月10日上午举办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李伟介绍,今年山东夏粮有望再获丰收,产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据农情调度,截至6月9日,山东全省小麦收割1249万亩,占应收面积的21%,小麦收割有序进行,鲁西南部分市县收购已经开始。

  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10日16时,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约2亿亩,整体进度过六成,机收比例超98%。其中,黄淮海机收高速推进,日机收面积连续4天超过2000万亩,单日投入联合收割机连续4天超过30万台,均创近5年新高。

  夏收农忙时节,我国为何要开展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

  表面上看,以赛代训,旨在通过比赛引导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机收技能,全力保障夏粮丰收在手、颗粒归仓。

  实际上,近年来,粮食损失和浪费现象十分突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呼声越发高涨。

  去年12月23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珍惜粮食、反对浪费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粮食损失浪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存在的损耗现象;二是消费环节浪费,主要存在于商业餐饮、公共食堂和家庭饮食三个领域。

  统计显示,在产后环节,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

  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中长期供求仍呈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面临新挑战。为此,在今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节约粮食不放松,开展粮食节约行动首先要加快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降低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环节耗损。

  在这个关键时期,举办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加大机手培训力度,减少粮食收获环节损失,努力实现颗粒归仓,就显得尤为重要。

  毕竟,只有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狠抓杜绝浪费,才能真正有底气将自己的饭碗端牢。

责任编辑:刘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