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水:“四化一心”纵深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
鲁网·泰山财经6月17日讯 从2020年9月起,山东临沂沂水县从办事者的视角出发,以办事体验感为切入点,纵深推进“跨域通办”改革,实现从“分散办”向“集成办”转变、从“跑多次”向“跑一次”转变。截至目前,沂水县“跨域通办”范围已覆盖长三角地区、鲁南经济圈、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涉及17省68县(市、区),真正实现了让群众不回老家就能办成老家事。
坚持高点定位
推进“跨域通办”制度化
制定了《沂水县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和“全省通办”分工方案》,梳理了两批高频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事项,并围绕异地收件、信息推送、问题处理、监督管理、责任追溯等完善了协作协调运行机制、联动办理工作机制等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上明确了各地在收件办理、业务流转、审批审核、争议处理等方面的责任,做到权责清晰、高效协同。
坚持突出重点
推进“跨域通办”清单化
按照合法、规范、精简、高效的原则,围绕事项全生命周期、主体类型、办理流程等逻辑关系,进一步细化办事情形、规范项目基础信息、清除模糊兜底条款,编制了“一书一图三清单”(即:申请书、流程图、材料清单、标准清单、补齐补正清单)。
目前,已制定发布148项“跨域通办”事项清单,并同步完善“好差评”事项清单和权责清单;编制流程图并形成二维码予以公布,让企业群众用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得懂”“办得成”,避免“问不清”“答不明”“记不住”的问题。
同时,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宣传栏等平台,积极宣传“跨域通办”政策和工作成效,让群众了解和关注“跨域通办”。
坚持消除堵点
推进“跨域通办”标准化
按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要求,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对“跨域通办”事项名称、编码、依据、标准、类型等基本要素进行规范、重组、再造、优化和统一,确保每一项“跨域通办”事项的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审核标准等全要素固化,实现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跨域通办”办事材料减少70%,办理时间压缩60%,平均跑腿次数减少87%,与原办理途径相比提速75%,群众满意度达100%。
设置“跨域通办”专窗,按照“一窗受理、在线核验、远程办理、及时协同、全程管控”的要求,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多个“跨省通办”、“全省通办”窗口,配备工作人员25人,积极开展“跨域通办”业务专题培训,细化岗位职责、资料传输、跨区联动、权责划分等工作内容,通过互联网技术和远程视频连线方式对收件受理、过程办理、结果送达、服务评价等各环节进行了统一规范和跟踪督办,全面拓展异地代收代办服务,确保“跨域通办”在线下顺利实施。相关材料和最终证照可经邮政免费寄递,实现异地办理事项“一次办好”,形成了“一窗受理、全程网办,异地代办、多地联办,即时协同、全程管控,统一标准、相互授权”的“跨域通办”服务模式。
开展贴心帮办
助推“跨域通办”便利化
构建起“跨域通办”的“1+18+380”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组建覆盖全县的“沂蒙红色帮办代办”流动服务队,即1个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8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380个社区便民服务站,共1010人的帮办代办服务队伍,为企业群众提供随叫随到全天候“店小二”式服务。申请人只需到相应的服务中心(站)提出“跨域通办”申请,即可由帮办代办人员全程帮代办,为企业群众架起了一座异地办事、高效协同的“连心桥”“便民桥”“幸福桥”,有效降低了群众办事的制度性成本,释放了市场经济活力。(通讯员 宋坤 孔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