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热点|全国碳市场开市!山东首批纳入交易企业338家

2021-07-17 08:13: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7月16日上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什么是碳交易?

  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的是发电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40亿吨/年,这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市场是如何发展的?碳交易有何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政府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如果企业排放量高于配额,就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如果企业实际碳排放量小于配额,就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剩下的配额。

  据悉,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七个重点排放企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据国家发改委初步分析,如按八大高耗能行业测算,未来涉及碳交易的碳排放量将会达到每年30亿到40亿吨的规模。如果仅以现货交易,预计交易金额是每年12亿-80亿元,如果考虑到碳期货和其他碳衍生品市场交易规模,碳交易市场规模将成倍扩大。

   

  碳交易市场是如何发展的?

  7地试点碳交易市场2013年起相继开市

  说到碳交易市场的源头,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上首个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而起草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生效。1997年,碳交易在《京都议定书》中产生,把二氧化碳为代表的一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权变成了商品。

  2013年起,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等地的碳交易市场相继开市。201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计划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为实现这一目标,提高碳排放成本是重要举措。碳排放交易市场将碳排放的权利作为一种资产标的进行公开交易,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奖励的方式激励企业实现生产模式升级,是促进减排的重要手段。

  2021年1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月份正式实施。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市。

   

  碳交易有何意义?

  山东纳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的发电企业338家

  碳价问题也备受关注。从7个试点省市的碳交易数据来看,按截至2021年6月的总计交易量和交易额计算,平均成交价格约为23.75元/吨。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碳价主要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碳价在碳市场交易中肩负着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等重要作用。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企业可以在发展当中占得有利先机。

  碳市场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专业队伍建设非常重要,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专门针对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相关机构,包括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支撑机构,包括参与碳市场相关的企业开展了能力建设培训,初步计算超过60场。今年3月,“碳排放管理员”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碳排放管理员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监测企事业单位碳排放现状,统计核算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数据,核查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情况,购买、出售、抵押企事业单位碳排放权,提供企事业单位碳排放咨询服务。

  山东纳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的发电企业就有338家。7月16日上午,伴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山东碳市场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作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在山东区域的签约合作单位,山东碳市场服务中心对接全国碳市场,搭建山东“双碳”智慧服务平台,做好山东“双碳”人才专家库的储备工作。

  资料来源:央视、经济日报、证券时报、财经头条、碳交易网等

  (大众日报客户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张皓琛 报道)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