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公示图)
这其中,“济德同城化”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的新课题。过去,济南都市圈“同城化”,只限于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涉及德州,则仅仅提到“济南齐河全面融合”;济南和都市圈其他城市之间,通常强调的是“一体化”概念。
2018年2月,《山东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中提出: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济莱一体化、济淄一体化、济泰一体化等区域协作发展。2020年1月,《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提出在引领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路径上,“率先在济泰同城化、济淄同城化和济南齐河全面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2020年6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等7市一体化发展。
“十四五”规划中,“济德同城化”浮出水面。今年1月12日,济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书面印发的《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推动省会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济淄、济泰、济德同城化。”4月25日,山东正式发布《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二十八章“推动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到:“加快推进济淄、济泰、济德同城化……推动齐河全面融入济南发展”。
“同城化”和“一体化”在概念上有所区别,在都市圈建设中,同城化实际是一体化的“升级版”。一体化排除了城市之间流动要素的障碍、壁垒,实现了以道路为代表的互联互通;相比一体化,同城化的层次更高、更深化,同城化是沿着一体化的路子步步深入的过程。比如,随着同城化的深入,未来两地会按照一个城市的标准统一来作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方面更加趋于一致。
本次意见稿提出“大力推动济淄、济泰、济德同城化,是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在空间规划上体现岀“同城化”发展扩面。
一、“济德同城化”,是因为德州和济南近。
“济德同城化”,有地理区位上的毗邻、历史人文相近等因素,也有现实交通做为基础。现在济南和德州之间虽然有黄河,但京台高速、京沪高铁联通紧密。现在从济南坐高铁到德州,慢则三四十分钟,快则24分钟、25分钟;高速公路距离126公里,车程一个小时40分钟。因此,“济德同城化”概念的提出,有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
二、德州在北方区域发展经济中的地位上升,其“北向”和“南向”发展是由其区位决定的。
德州是山东的“北大门”,是对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桥头堡,独特的地缘优势,让德州与京津冀紧密相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2015年,中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德州作为山东全省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一区四基地”战略地位正式确立。
2016年2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地区之后五年的发展目标,规划支持山东的聊城、德州、滨州、东营等周边毗邻地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德州在北京、天津产业辐射范围内,具备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优势,再加上“千年大计”雄安横空出世,德州需要“向北看”;但德州和北京之间还隔着河北省沧州、衡水,这种区位决定了德州只向北看是不足的,德州还需要“向南看”。
济南和德州之间,有齐河、禹城、临邑、平原、武城、陵城等区县,而且都分布在京台高速和京沪高速之间。借助较好的区位优势,这些县区近些年发展不慢,比如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山东德州齐河县、禹城市均名列其中,并实现了进位发展。但整体来说,这些县区还需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档次和水平。
向南,随着山东省强省会战略实施,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逐渐形成,再加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济南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为雄安之后全国第二个起步区,和齐河“一箭之遥”,德州向南看的条件已经具备,“济德同城化”适应了这种发展趋向。
三、济南“强省会”建设,需要和德州“同城化”。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十四五”要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空间布局应根据新的变化进行调整。
近几年,山东“强省会”建设矢志不移。2020年1月5日,济南市委经济工作暨“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大会召开,会上发布了《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标体系》和《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0年6月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其核心意思有两个:一是促进济南与其他6市一体化发展;二是提升济南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
济南和周边城市是“圆心”和“圆圈”的关系。“圆心”和“圆圈”是相互成就的,有“圆圈”必有“圆心”,有“圆心”才有“圆圈”。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也是相互成就的。“一个好汉三个帮”,济南如果没有周边的城市配合和助力,就无法成其大;反过来,“雁飞千里靠头雁”,如果在一个城市群中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核心城市,这个城市群的发展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和向上的动力。
在“圆心”和“圆圈”关系中,“同城化”无疑属于“紧密圈层”。根据2017年1月省政府批复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济南都市圈的紧密圈层以济南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济阳、商河、平阴、莱芜市区(现济南市莱芜区、钢城区)、齐河、禹城、临邑、肥城、邹平、泰安市区等区域;辐射圈层包括淄博、德州、聊城等城市以及茌平、东阿等县城。
“十四五”规划和本次意见稿中,济南都市圈建设新添加“济德同城化”,意味着都市圈“紧密圈层”扩面。在原来的东向济淄同城化、南向济泰同城化之外,增加北向济德同城化,这是济南都市圈建设的一个新动向,济南和德州的融合发展不再局限于齐河,这是发展视野的扩展,对济南和德州都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