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双减”政策下,全国多地家长“疯狂囤课”降温
从“疯狂囤课”,到一夜降温。
近日,“双减”政策的出台,令许多家长从“囤课”中冷静下来。记者调查发现,山东、上海、湖南等地部分家长暂停囤课,进入报班冷静期。
教育培训机构何去何从?如何减轻孩子校外培训负担?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对话全国多地家长,讲述双减政策下,家长“囤课”背后的故事。
曾“疯狂”囤课
10分钟10万人争相“囤”网课。
这是2020年的双十一,国内某网购平台第一次推出全新品类“网课”时的销售战绩。这其中,大多是为孩子抢购在线课程的家长。
“买网课如同买白菜,各科目抢购一空。”济南一名家长调侃说。
“我给儿子囤了3年的课,我儿子同桌一年囤7门课。”济南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儿子上初三时,他给儿子在线上、线下共囤了3年的数学和英语课,花了好几万。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并不算“囤课”多的家长。张先生说,儿子的同桌囤课量更大,那位同学家庭条件非常优越,家长给他囤了同一个辅导机构的7门课的培训班。据张先生计算,一门课每月大约1500元,7门课每月共1万多,一年光这些补课费就超过10万元。
大量囤课累的是孩子。张先生回忆,因为家长大量囤课,儿子同桌经常在每天放学后和节假日“穿梭”在各辅导班中间,很少有放松的时间。
湖南衡阳的朱先生也有过花好几万给孩子“囤课”的经历。
朱先生有两个女儿,一个6岁,一个4岁。夫妻俩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给两个女儿各囤了2年的线下英语课。他算了一笔账,一年一个孩子大约是1万,两个孩子囤2年,光英语大约花4万元。
“因为囤课有优惠,送的课也多。”朱先生说,他选择的是一家知名的全国连锁辅导机构,有的好老师很受家长热捧,为了预定“抢”好老师的名额,像他这样囤课的家长不少。
济南的李先生对“囤课”也深有感触,李先生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今年高考中以高分考入知名高校,小女儿今年读小学。他曾给两个孩子都“囤”过课,甚至囤过600元一节的“一对一”线下英语课。
“反正孩子得长期学,其他家长囤课,你不囤,可能明年就抢不到名额了。”李先生介绍,他给儿子报过“一对一”的语文和英语,花了2万多,给女儿也囤过“一对一”的英语和美术课。
“现在双减政策挺好,减轻孩子负担,也减轻家长负担。”李先生感慨说,家长“囤课”累的不仅是孩子,家长压力也很大,因为家长们囤课是需要钱包支持的,而且下班后还得风里雨里的忙着接送孩子上辅导班。
他坦言,在他身边的普通城市家庭,两个孩子一年上辅导班花几万元是很正常的事儿,有的家庭一个孩子一年花10多万上辅导班也不鲜见。
“跑路”与退费风波
家长这一轮的“冷静”,早就有了征兆。
早在“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全国不止一个地方出现的培训机构跑路事件,就给家长“囤课”敲响了警钟。而双减政策的出现,部分培训机构的裁员和课程调整,则让部分家长从“囤课”中冷静下来。
“都快一年了,我们的钱还没退回来!”8月初,全国“双减”政策的出台效果显现,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某知名培训机构济南家长维权群内,几位家长又开始了讨论。早在2020年10月,这家全国知名教育品牌“跑路”,就曾引起了轩然大波。济南不少家长面临退费难,而损失最大的正是“囤课”最多的家长。
时隔近一年,记者看到,在这个家长退费维权群中,一共有180多名家长。有家长表示,去年至今,一些家长一直在打官司维权,但仍有许多家长至今没拿到退费。
“老板都跑路了,折腾了这么久也没拿回钱来,我们也心累了。”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在这一年中,有的家长选择了转到其他培训机构上课,有的家长选择继续等待。
这180余名维权家长经历的波折,或许对全国来说,仅仅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据媒体报道,仅北京市海淀区某培训机构的黄庄校区,就有138位家长进行维权,所涉待退金额少则两三万,多则十几万,有的家长甚至交了40多万元,总共待退金额超过500万元。放眼全国,该机构教育覆盖400多个城市,共有1200多家直营校区。有律师估计,仅北京校区的应退学费就可能上亿元。
培训机构跑路、家长退费难……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的家长经历过类似的维权历程。每当有这类新闻出现,时常引起众多家长关注。
令众多家长关注的是,教育培训机构投诉量大、解决难的情况还成为了消协投诉的热点。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发现,8月6日,在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2021年上半年受理投诉热点中,部分培训机构跑路、因疫情原因不能上课却不退费、改变培训地点令消费者多跑远路等,成为家长们反映的突出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山东省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106件,其中涉及质量的10件、合同33件、售后服务19件。
家长究竟怎样才能减少“囤课”带来的风险?对此,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参加教育培训要应核实培训机构的主体资格,并签订培训合同或者协议,不要轻信广告宣传。
“囤课”冷静期
“双减”新政之后,培训机构命运何去何从?
近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多地的部分家长带着担忧进入了“囤课”冷静期。
上海的韩女士“冷静”的比较早。
“家长不能把血汗钱押在培训机构,老板要跑路是不会和家长商量的。”韩女士认为,双减是国家政策,只要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培训公司肯定得下线课程或者整改,有些资金窟窿大的公司一旦跑路,损失的就是“囤课”的家长。
湖南衡阳的朱先生一家也迎来了“囤课”冷静期。
“我们家不敢囤课了,风险太大了,孩子也太累。”朱先生告诉记者,这个暑假,因“双减”政策出台,加上疫情原因,他把两个女儿的培训课程都停了。
说起两个女儿以往的暑假,朱先生用了“忙碌”两个字形容。
他回忆说,往年两个女儿的暑假安排的挺满,尤其大女儿,每天早上9:00—12:00去上舞蹈课,下午和晚上也不能闲着,分别要上英语和书法课。每个周仅有周日可以去游乐场、公园等地方玩一下。
“我爱人是老师,现在孩子暑假在家由她亲自辅导。”朱先生坦言,辅导班停课后孩子轻松多了,但他认为短期内还是会有其他家长继续让孩子上辅导班,至于家长“囤课”能否长期“冷静”下来,这要看中考、高考等选拔性考试如何改革。
济南市中区家长范女士也经历了从“疯狂囤课”到冷静下来的过程。范女士春节时刚给3岁的宝宝“囤”了4年的在线英语课。如今看到“双减”政策后,她终于冷静下来。
“当时我们小区有位宝妈劝我,不要大量囤课,万一培训机构倒闭了损失太大,我没听她劝,现在太后悔了。”范女士说,当时网上一家在线培训机构正搞活动,她经不住该机构老师的劝说,脑子一热就报了4年的课。
如今“双减”政策后,看到不少培训机构裁员、下架课程,范女士心里十分纠结。“冷静”之后,范女士决定观望一阵子。原本打算今年再给孩子“囤”一年数学思维课,现在决定不“囤”了。
在“双减”政策下,有的家长已经开始联系平台退课。
8月6日,山西家长谢女士决定把之前给孩子“囤”课退掉。她一共给孩子囤了3年线上课,如今还剩下2年,打算全部退掉。目前,她已经第一时间联系了孩子的网课平台协商退费,目前平台还未同意。
家长该不该“囤课”,如何避免风险?这成了当下不少家长关注的问题。大众网·海报新闻注意到,事实上,对于家长们“囤课”风险,教育部门早就做出了提醒。
在山东,2019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就印发《山东省校外线上培训规范管理实施方案》,为了减轻孩子们的培训负担,《方案》规定线上培训内容要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线上培训机构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2021年,随着监管政策的陆续出台,2021年也被视作教培行业变革性的一年。
2021年4月,跟谁学、学而思网校、新东方在线、高思等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因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被顶格罚款。
2021年7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起行业巨变。“双减”意见要求,要求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未来培训机构将走向何方?从培训班中“解脱”出来的孩子们学习生活将有什么改变?升学考试如何继续深化改革?随着“双减”政策出台,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接踵而至,一系列相关的教育变革也在进行中,越来越多的家长也逐渐从“囤课”中冷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