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墨道山水”魅力!姬子绘画展9月5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展
鲁网9月6日讯 由山东美术馆主办、严颉知行馆承办的“墨道之维:姬子绘画展”9月5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展。著名学者陈孝信担任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太和艺术空间董事长贾廷峰担任策展人。
在展览开幕的同时,“姬子绘画展学术研讨会”也在山东美术馆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艺术家、评论家参加,并从姬子的艺术创作、艺术理念、情怀,以及他作品里显示的“墨道”、人文精神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河分析,对姬子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研讨会上,对于如何理解此次展览的题目“墨道之维”,陈孝信认为,姬子以自身体会到的终极精神和毕生心血构建了一种具有形而上高度、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墨道山水”,开辟了中国山水画的新思维、新图象、新境界。在此过程中,姬子超越了他个人的苦难和黑暗,并由自我而无我、由无我而超我,从而实现了他个体生命意义的最大化。陈孝信以“安贫乐道、以命搏艺;道体象用、终成大家”概括姬子的一生,以“形而上的象征风格”为主,兼有“新结构主义”“超现实主义”和“神秘主义”元素概括姬子绘画的特点,其作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新颖的水墨形式将再度是大家探讨的重点。
艺术家姬子,河北人氏,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专攻山水画,不仅深入学习宋元以来诸大家的传统笔墨技法,同时还揣摩研究了傅抱石、宋文治、钱松嵒、李可染等现代名家的新风格、新笔墨,并多次到燕山、太行山进行写生。姬子在创作中并不墨守成规,大胆地引入西画的构图因素,把故乡燕地的长城当成时间的语言与象征,将雪域、藏天当成空间的笔墨符号,成功地将精神家园具象化,并在时间和空间的图像化语言中探索本体论上的宇宙合一,完成“墨”与“道”的结合,创作出风格独特的“墨道山水”。
80年代姬子潜心专研个人绘画语言,苦心孤诣,与画界少有联络,2000年后,年近六十的姬子游居北京,其绘画始为人知。2009年,姬子第一次个展在798举办,众多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到场参观,才开始发现作为画家的姬子。此后,姬子的艺术创作深获国内外艺术界的赞誉并被广泛研究,除在国内多次参加展览并举办个展外,还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韩国等国参展。2015年,著名的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学者大卫·布鲁贝克(David Brubaker)的研究著作《化一:姬子及其艺术研究》(Jizi and His Art in Contemporary China : Unification);2017年,美国怀斯曼美术馆举办“姬子:精神之旅”个展;2018年,纽约白盒子艺术中心举办同名展览及研讨会,得到纽约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并讨论姬子艺术中的“精神性在当代艺术的意义”。美国著名艺术理论家丹托评价姬子的作品是宇宙世界的洪荒景象。2020年,姬子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国内学界近些年充分肯定姬子的艺术成就,认为姬子的创作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另一条线索。刘骁纯、贾方舟、皮道坚、陈孝信、予凡、殷双喜、王端廷、高从宜、张子康、夏可君、吴洪亮、于洋等众多学者对姬子的艺术给予高度评价及学术肯定。第一部研究姬子的学术专著《水墨的逻格斯》已出版发行,学者高从宜以“逻格斯”来对局“道”,进而论述姬子的水墨家园是中国哲学精神的写照。
本次展览中最引人注目,也最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大宇畅神图》。这幅作品是姬子于1994年冬季创作的,长35米、高90厘米。他从8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如何表达自己的立意思考。这幅长卷是姬子那个时期以来几年创作摸索的一个总结。2006年又在原作结尾处补画了5米,共40米。画面从无物所起的空泛,进而水波荡漾,渐渐地波涛汹涌,转化为山水相连,峰峦突起,最后慢慢地融化到无边无际的茫茫星空里。
“墨道之维:姬子绘画展”将展出姬子水墨作品30余件,展览将持续到9月21日。(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