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起步区:更好将“以水定城”和“防洪排涝”一体考虑

2021-10-14 10:20: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10月8日发布,其中,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纲要指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近期黄河流域多地症遭遇较重的秋汛洪水,黄河下游等流域长时间、高水位、大流量行洪,防汛形势严峻。今年雨水格外多,汛期从夏季延至秋季,从平均降水量来看,山东省气候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1月1日至9月23日,全省平均降水量800.2毫米,较常年(1981-2010年的575.4毫米)偏多39.1%。

  前几天,白岩松在央视主持节目时说,拿着中国地图看汛情,好像拿反了:南方干旱,北方洪涝。为此,连线的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殷杰表示,随着气候的变化,全球未来极端天气和极端自然灾害频发,我们要做好应对准备。

   

  (济南起步区规划图)

  雨水变化新情况,对北方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北方城市建设更强调的是“节水”,一些城市提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要求;北方城市建设也重视防洪排涝,但因为一般雨水集中于夏季,防汛工作常常是“一时性”的。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未来北方城市建设可能一方面面临“缺水”的问题,这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一方面因为雨水丰沛,会面临“多水”的威胁,这主要集中在夏季,但会延长到秋季。

  这种背景下,城市防汛不但要关注“雨量”,还要关注“雨强”,地势低洼的城市防汛形势严峻。“雨时”较长,秋季还在防汛,必须更长远的考虑。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方案》中提出“建设海绵城市,增强防洪排涝能力,提高雨洪资源利用水平”,其实对防洪排涝有了考虑。极端天气和极端自然灾害再次提示我们,在具体落实建设方案中,防洪排涝要重点考虑,更好建设防洪工程。对于正从“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来说,注意“防洪排涝”,可以利用好“后发优势”,充分研究既有城市建设防汛得失,更好将“以水定城”和“防洪排涝”一体化考虑。

  “防洪排涝”,要利用好自然坡度。“水往低处流”是自然规律,也是最好的城区行洪方式。起步区位于黄河两岸,从地势上看,行洪条件远不如南部山区和城区交界部位,但起步区存在“高低差”。黄河两岸的地貌具有缓岗、坡、洼相间和地面呈微波状起伏的特征,起步区境内地势由西南而东北渐次倾降,大体和黄河的西南—东北流向保持一致。根据有关资料,西南部崔寨乡一带最高,地面高程为海拔23.8米,徒骇河以北的贾寨村、后楼村等地最低,地面高程为海拔14米,起步区规划建设要顺着坡势建设好排洪设施。

  “防洪排涝”,要重点突出。最重要的点是“河道”。《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方案》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章节提出,“以畅通黄河流路、保证行洪能力为前提,统筹起步区生态保护、自然景观和城市风貌,依托黄河、小清河、徒骇河等水系,建设人、河、城相协调的生态风貌走廊加强滩区水生态空间管控,发挥滞洪沉沙功能,筑牢滩区生态屏障。”

  对于起步区来说,“畅通黄河流路、保证行洪能力”是排洪防涝的大事。黄河在济南段的水文条件相对复杂,全长183公里,急弯多,堤距变化幅度大,是黄河下游重点防洪的堤段。黄河在济南段形成悬河,河床滩面高出背河地面3到5米,冬季易形成冰凌,桥隧等建设都需要需充分考虑防洪水位及泄洪排凌的要求。

  起步区“城区防洪”要充分利用好小清河、徒骇河。黄河本身是“地上悬河”,在南部山区和黄河之间,济南分洪工程能利用玉符河将小清河上游支流山洪导流入黄河,但黄河北则不具备这个条件,城区排洪防涝不能忽视小清河、徒骇河等水系的作用。为此,统筹保护起步区水系、岸线、湿地、林地等自然资源,逐步恢复河流水系生态环境,加强黄河、小清河、徒骇河等河道治理,保护河道自然岸线,决定起步区防洪排涝能力。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济南是跨黄河而发展的省会城市,“水”是起步区的显著特征,做好“防洪排涝”在内的“水生态”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大众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婧
新闻关键词:排涝黄河防洪起步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