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中国】万里黄河第一隧:天堑变通途,悬河之下玩“穿越”

2021-10-19 20:1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0月19日讯(记者 殷会丽 摄影记者 张慧敏)黄河九曲十八弯,自亘古,千里奔涌而来。济南,作为黄河沿岸重要的省会城市,如何与黄河共生发展,不仅关乎着济南整个城市发展格局,也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题中之义。为打造新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推动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目标,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应运而生。 

    

  10月19日,“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穿越黄河第一隧道,看天堑变通途,领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工程技术进步 

  展现沿黄城市底蕴 

  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是我国已建成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之一,是黄河流域首条公轨合建的交通隧道,也是世界上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第一次穿越地上悬河,开创了黄河天堑由水上跨越到水下穿越的时代。 

    

  隧道设计方案以黄河文化根脉为基,黄河之“光”为“场”,融合黄河历史、文化、自然、艺术等表现黄河两岸是我家,岁岁安澜的生活幸福感。“黄河根脉 岁岁安澜”主题设计定位为城河相融,动静相融,蕴含“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让黄河隧道艺术空间景观和自然互为补充。设计中借黄河水纹传统纹样,将黄河文化与自然生态中的场地、色彩、光影结合,再造了黄河地形与黄河流动的自然之美,描绘了新时代黄河画卷中诗情画意的城市底蕴。 

  保持隧道主体工程结构不变,通过增加装饰,实现整体设计提升。“流动”与“水纹”的造型体现了黄河穿越之美,在隧道内采用3D打印贴膜工艺绘制白杨树(寓意坚韧、表达力求上进的精神),以缓解驾驶员视觉疲劳。同时以黄河星空为题,中间段顶部弧线的灯光表现黄河穿越之感,暖色照明设计表现,感受黄河星空光线流动之美。 

  5分钟穿越黄河 

  当黄河抵达济南泺口段,河床高出南岸城区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是一条罕见的、水量巨大的地上“悬河”。2019年9月开始,“黄河号”和“泰山号”两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先后始发掘进,首次开启人类历史上对地上“悬河”的伟大穿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表示,“这是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高质量隧道”。项目的成功建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通道建设方案选线提供了有力依据,形成的超大直径盾构适应性选型配置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南起泺口南路,依次下穿二环北路、绕城北高速、黄河,在邯济铁路西侧接现状国道309。项目全长4760米,其中穿黄隧道长3890米,主线段采用双管双层隧道,公轨合建,上层为双向六车道市政道路,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下层为轨道交通以及排烟通道、管廊和逃生通道,实现穿越黄河廊道资源的有效利用。隧道通车之后,开车最快5分钟可穿过黄河。 

  公路和轨道合建,如何做好突发事件中的救援工作是重中之重。隧道内设置了消火栓、水喷雾、灭火器、广播、紧急电话、视频监控、设备监控等完备的防灾救援设施,通过中央计算机形成有机系统,如遇突发状况,可实现上层道路6分钟完成疏散,下层地铁区间30分钟完成疏散。 

  强势助力“北起”   

  随着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正式成为继雄安新区起步区之后的全国第二个起步区。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发展目标,济南“未来希望之城”蓄势腾飞。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起步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济南市交通运输部门围绕《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全力推进公路、铁路、机场和水运等项目建设。其中,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项目就是实现助力起步区建设和济南新一轮规划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 

     

  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位于济南黄河大桥和建邦黄河大桥之间,这也是目前济南最为繁忙的跨黄通道。济泺路隧道在起步区北接国道309,通过与原省道101或梓东大道两个平行道路连接国道308。同时,隧道北延工程也已开工建设,将下穿鹊山水库,直连国道308,届时隧道通过与英雄山路、大纬二路、济泺路和起步区规划路,构成连接主城区和起步区核心区域的南北主轴线。 

责任编辑:李秀娟
新闻关键词:黄河第一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