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山东科研团队证实苹果起源于中国 科研成果无偿送果农
鲁网11月10日讯(记者 殷会丽)近日,#山东科研团队证实苹果起源于中国#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微博称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探寻优质野生种质资源,通过基因测序证实中国境内的新疆野苹果是世界栽培苹果的起源,这意味着世界的苹果都流淌着中国的血液。微博一经发布引发网友热议。
苹果起源于中国
鲁网记者第一时间电话联系了山东农业大学宣传部,宣传部副部长张铁成表示陈学森教授最近忙于科研,不方便接受采访。
张铁成告诉记者,网上热搜话题讲的是几年前的事情了。2017年,陈学森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费章君密切合作,在苹果种质资源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苹果起源、演化和驯化的规律,并证明世界栽培苹果起源于我国新疆。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基因组重测序揭示苹果起源演化历史及果实大小的二步驯化模型》为题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苹果是世界温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之一,其起源演化与人类文明进步密不可分,一直以来备受国际苹果研究界的广泛关注。
鲁网记者了解到,陈学森、费章君两个科研团队合作,利用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亚洲、欧洲和美洲等世界范围的苹果属24个种、117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共检测到720万个高质量的最小基因单位(SNPs),为苹果资源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海量有价值的基础数据。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我国新疆境内的塞威士苹果保持较高的同源性、最原始,而同属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塞威士苹果基因杂合度则相对较高。这充分说明,世界栽培苹果起源于我国新疆。
陈学森团队在红肉苹果研究方面,利用新疆红肉苹果与“红富士”杂交群体揭示苹果高类黄酮形成的分子机制,由此创制出高类黄酮苹果优异种质 CSR6R6。他们又用 CSR6R6与“嘎啦”“富士”等苹果品种为亲本,育成“幸”“福”“美”“满”等红肉苹果新品种(权)6个。这些新品种填补了我国红肉苹果品种的空白,具有鲜食品质优良、类黄酮含量高、易着色、可免套袋等特点。在红肉苹果选育过程中,陈学森团队还发明三选两早一促苹果育种法,使育种年限由传统方法20年缩短至15年。
陈学森带领团队利用这全世界独一份的种质资源,选育具有“中国芯”的红肉苹果。为了改善口感,团队人员一天要吃上千个苹果,最终选育出出酸甜可口的4个红肉苹果品种,有望成为果农增收的“致富果”。 这一重大突破,引来日本苹果专家特意跑到山东来考察。
“平民教授”助力脱贫攻坚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山东农业大学喜获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园艺学院陈学森教授主持完成的“苹果优质高效育种技术创建及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是陈学森教授团队继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第二次摘取国家科学技术奖。
将科技成果种到田间地头,在脱贫攻坚的同时,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陈学森被当地老百姓私下里冠以“为民教授”“平民教授”之称。长期以来,陈学森将农民脱贫致富中最突出的难题,当作自己科学攻关最重要的课题,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无偿送给果农。这使得其将科研与扶贫实现了高度统一。
山东农业大学提供的数据显示,30多年来,陈学森带领团队选育了20余个苹果、梨等果树新品种并研发了配套栽培管理技术,近年来在山东、陕西等省山区丘陵贫困地区累计推广800余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15.9亿元;他把自主育成的“山农酥”梨新品种及种植技术无偿转让给企业,在短短三年内推广过万亩,上演了“一种好梨,一亩万‘利’”的致富好戏;他研发的“三选两早一促苹果育种法”等新技术,使果树育种年限缩短3至5年,大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每年,陈学森都到山东、河南、甘肃等地义务培训果农上千人。在给果农讲课时,他用农民视角、农民语言、农民习俗为农民讲课,把“高大上”的先进技术讲成“接地气”的“大众艺术”,把抽象深奥的科学道理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田间管理,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