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看台 :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聊城华章
□张胜昔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是新时代加强黄河流域治理保护的根本遵循、科学指南。我们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扛起使命担当,念好“美、韵、润”三字经,奋力展现聊城担当、书写聊城华章。
一、改善水环境,优化水生态,升华“水之美”
绿水就是幸福,青山就是美丽,生态就是最大民生。聊城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动河湖长制实现“有名有实有能”转变,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实现河湖违法问题“动态清零”;坚持“入河污染源管控”和“生态补水”两手发力,做好水环境质量提升“加减法”,河道断面水质明显改善;聚焦“引黄必引沙”造成的沉沙池区生态环境恶劣问题,把黄河流域最大的沉沙池改造成位山黄河公园,趟出了“绿色发展、生态扶贫”新路子;新植各类林木10万余株,建成百余公里集防风固沙、护堤、交通、水文化展示和绿化美化于一体的生态廊道,打造120公顷的“引黄灌溉纪念林”;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文化”五个方面,打造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描绘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二、弘扬水利精神,讲好黄河故事,展现“水之韵”
新中国成立之初,几十万聊城人民齐上阵,担条筐、挥铁锨,靠肩挑手推拉开了大规模兴修水利的序幕。“十三五”时期,聊城水利人聚焦破解“水资源短缺、水生态脆弱、水灾害威胁”三大水安全问题,实施位山灌区沉沙池区旅游扶贫开发、金堤河治理、彭楼灌区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40多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些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实施难度前所未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和不懈奋斗。
历史应被记录,精神更需传承。聊城市坚持深入挖掘保护黄河文化、引黄灌溉文化、治沙文化的底蕴内涵与时代价值,把文化融入生态保护和治理,讲好“黄河故事聊城篇”。目前,已编撰完成《位山灌区志》《位山灌区民间故事》,高标准建成引黄灌溉文化纪念园及多处水利文化广场,集中展示“治沙治黄、战天斗地”的引黄灌溉精神,加快建设与水文化相融合的水情教育基地,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样板区。
三、科学管水用水,深度节水控水,乐享“水之润”
虽为“江北水城”,聊城却是极度缺水的城市,当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二。黄河水奔涌不息滋润着鲁西大地,是聊城市最主要的客水资源,不仅承担着全市七成以上的耕地灌溉任务,还保障着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供水安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要求,聊城市深入贯彻新时代治水方针,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坚持科学管水用水,深度节水控水,“十三五”期间,投资50多亿元用于引黄灌区建设,治理渠道5000多公里、建设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7000多座、计量设施10000多套,积极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效探索农业用水管理模式,灌区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部分边远高亢地区的小麦20年来再“喝”黄河水,使宝贵的黄河水资源发挥了最大效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水利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作者系聊城市政协常委、聊城市水利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