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创新育林引凤来

2021-12-22 21:26:00 来源:联合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4天时间,奔波在黄河畔的鲁西平原,认识了很多人,听到了很多事。在聊城市莘县,我听到了一则“体温护瓜苗”的故事。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莘县农民远赴台湾引进香瓜,因怕瓜苗受冻,就揣在怀里,一路小心呵护带回家乡。黄河的无私灌溉,农人的辛苦耕耘,让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成长为“中国蔬菜第一县”“中国香瓜之乡”。如今,在莘县,连片的智能温室大棚中香瓜结硕果,中国农科院主动邀请当地企业合作育种,“腾讯云”卖菜、“农资处方”已经融入日常,智能机器人种菜“正在路上”。 

  在莘县,我还认识了一位从省城跑到县城卖菜的姑娘——陈志英。说实话,我有些惊讶于她的选择。即便在她向我讲述了去年第一次自播卖菜3分钟就售出3000单的“辉煌战绩”后,我还是忍不住问:“为什么会来到这里?”陈志英解释说:“我和我的团队,起初是只是准备通过电商卖香瓜。来到这里后,发现各类农产品都很好,政府对电商、物流等配套持力度也大,就扎下根了。”我方才明白,莘县蔬菜长得好,离不开黄河之水的灌溉,离不开科技之光的照耀,更离不开创新沃土的滋养。而这沃土,正是党委、政府用心培育出来的。 

  今年,聊城市重塑产业新优势,着力打造“创新生态雨林”。我相信,在距离赤道4000多公里的这座北方古城里,那些茂密生长起来的雨林,虽看不见摸不到,却能吸引更多的陈志英们来到这里、留在这里。 

  (本报记者 刘伟)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