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看台:“黄河叙事” 刚刚开始

2021-12-22 21:37:00 来源:联合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赵方新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黄河作为一片金光闪闪、浩浩荡荡的背景反复出现,以至于忽视了她的存在。直到从初中地理课本上,以另一种方式认出了她——她还这么不平凡呢! 

  那时的黄河是狂野的、粗暴的甚至恐怖的,河水经常爬到大堤的半腰处,河床里是一人多高的浪头,人们划着门板“杀高粱”的情景,真是一景。黄河大堤上每隔一段距离,会整齐码着一方石头,谁都不会去动,因为那是防汛用的救命石。黄河带给我的记忆,还有苦不堪言的风沙。村旁有一条南北道,一头通向黄河,一头通向乡驻地,路面铺满厚厚的细沙。春天风大,这条路源源不断地向人们推送着沙尘暴的“问候”,不少人眼睛红红的,无论吃什么,嘴里总少不了“咯吱咯吱”的声音,我们戏称之为“吃芝麻盐”…… 

  往事随着年岁淡了,但近些年来,黄河以一种高空俯冲的姿态切入了我的生活,从县城沿着黄河大堤回老家,成了我不厌其烦的精神溯源之旅。我猛然发现,三四十年间,黄河突然老了,昔日那个暴烈的妇人,已蜕变成温和的老妪。每年调水调沙季,我都特意去看看她,在潺潺的水声里追索她的荣光,叩问她的未来。 

  齐河黄河跟别处的黄河到底有何不同?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有一年,陪几位外省作家漫游黄河岸边,我忽然有所感发:原来有形之河下面还流淌着一条“隐形的河流”,这就是齐河人的精神河流。黄河塑造了齐河人,也在塑造着齐河的今天和明天。齐河人在与黄河的朝夕相处中锤炼了意志,学会了坚韧,懂得了包容。 

  近20年来,“黄河”逐渐成为齐河最坚实的“IP”,由此生长出了一个个别样的故事。以2008年黄河北展区解禁为契机,齐河靠着大做休闲文旅文章,在这片平原之地大放异彩:宽阔簇新的黄河大道,取代了狭窄破旧的乡间柏油路,成为齐河发展驶上快车道的象征;齐河黄河大桥雄跨于浩荡金流之上,打通了齐河与济南间的交通壁垒;三万亩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最大限度地保持这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园内碧波荡漾,草木葱茏,禽鸟翔集,宛如世外桃源;境内有四条引黄干渠,河流沟汊,蛛网密织,地下温泉分布达到80%以上,是中国北方少有的丰水县;黄河之水犹如金色的汁液,被引入沃野,灌溉着希冀,齐河在粮食高产创建上取得了骄人业绩,“黄河粮仓”的品牌越擦越亮;如今在齐河,以“黄河”为词根的命名多了起来,“黄河国际生态城”“黄河三宝”“黄河味道”“黄河水街”“黄河文丛”……黄河为齐河代言,齐河也因黄河而愈发奔放、厚重、有力。 

  沿大堤驱车而行,看远山隐隐、长河滔滔,何等快意。南坦险工附近的红心广场,无疑是齐河黄河“集美的端点”。驻足于此,眺望黄河携带着万古历史,从西南气定神闲地走来,头一甩转向东北,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无垠的蔚蓝。 

  那一刻,我看到了黄河的历史,也看到了齐河的明天。 

  期待中的“黄河叙事”,才刚刚开始…… 

  (作者系齐河县政协委员、县文联主席)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