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沾化区:盐碱地上建起“果蔬工厂”
盐碱地上建起“果蔬工厂”,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生产
“拎包入驻”,农民变身“合伙人”
□ 记者 姜斌
通讯员 海宁 翠敏 子婵
2021年11月30日晚8点,一场特殊的面试在滨州市沾化区富国街道富国村农户张红村家里进行。
“听说咱们街道的农业科创园招募专业菜农,觉得自己又可以发挥特长了。”面对面试组成员,45岁的张红村娓娓道来。当天晚上,由富国街道相关负责人、农业科创园负责人等7人组成的面试组还分别来到了高家村村民张景芝和崔岭村村民崔井学家中进行了面试工作。
这场特殊的面试,源自当地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的“职业农民”招募活动。辖区内共有44组家庭报名,全部进行了面试,符合条件的有18组,最终根据成绩确定了14组家庭成为园区的“合伙人”“职业农民”。
据富国街道一级主任科员张建华介绍,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位于富国街道田家村,总占地面积约500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建设玻璃智能温室即数字中心1座、韩国保温智能联栋温室1栋、新型蓄热日光温室54栋,分拣包装、存储保鲜设备各1套。
“咱们采用的是‘投资商+运营商+家庭农场’运营模式,吸纳农户‘拎包入驻’,进入园区创新创业。”园区负责人常钦荣向记者介绍,“入驻日光温室棚的农户前期不需要任何费用,棚已建好,苗株、农资我们统一提供,采用‘五化六统一’管理,接轨最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和模式,收获后我们统购统销,农户种植操心少、抗风险能力强,只需要在收获期结清租金和农资费用就行。”
据介绍,示范园内主要种植的是冬枣、水果西红柿和草莓,“咱们沾化这边大部分都是盐碱地,盐碱地是比较适合我们自己研发的这些西红柿和草莓品种的,可以说是在盐碱地上建起了一座果蔬工厂。”常钦荣说。
为何称其为果蔬工厂?常钦荣介绍,这源于园区最大的特色——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所实现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常钦荣指着正在施工的玻璃智能温室(数字中心)对记者说:“这是整个园区的数字大脑,通过在每个棚里安装的数据传感器,像气温、湿度等数据都会实时传输到数字中心的系统上,从而构建起植物的生长模型。我们则根据反馈,通过手机APP等智能操作手段,实现补光、通风、喷灌等操作,从而实现标准化、精准化的生产种植。”
科技助力,种植户得到的则是实实在在的实惠。“我们在东营也有这样的种植园区,根据前期经验,示范园内的大棚,平均收益是当地普通大棚的1.5倍。”常钦荣介绍,“在前期面试合伙人的时候也了解到,有些种植过大棚西红柿的村民,原来的棚一亩地毛收入在3万元左右,我们这能达到5万元左右。”
通过家庭农场式经营,推动农业生产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营建智慧农业新业态,也实现了沾化区现代蔬菜产业园零的突破。“整个园区建成后,将新增就业岗位110个,年产瓜果蔬菜400-500吨,总销售额可达400万-500万元。”富国街道办事处主任郭明丰说,下一步将把园区打造成集研学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普示范基地,进一步激活农业发展潜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